例如現任監察院院長的張博雅,曾在1991年擔任衛生署長時發表〈對抗愛滋:告全國公開信〉,以道德威脅的口吻告誡民眾,還在7年任內印製300萬份印有「一旦得(愛滋)病,除了不幸被迫感染者外,如為自作孽者,將會是失去尊嚴,活得痛苦,死得難堪又難看」等歧視文字的宣傳品。
【愛滋感染者的困境番外2】政治人物口出歧視語言 不當法條把感染者當罪犯

隨著時代進步、醫藥發達,愛滋病從「二十世紀黑死病」變成一種「慢性病」,但長期以來,許多政治人物的歧視性發言,和媒體的渲染都對愛滋感染者造成了傷害。

2003年,時任副總統的呂秀蓮在公開場合提到:「有人說,愛滋病是老天看不下去的譴責。」「的確是好好反省性氾濫的時機。」毫無根據的「天譴說」,將愛滋病與性氾濫做直接連結,引發爭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