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畫家文人非常偏愛以富士山為靈感謬思,創作出許多精彩作品。《萬葉集》中有許多以富士山為題的和歌、平安時代創作的《竹取物語》也以富士山為背景。
到了江戶時代更達到創作的巔峰,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富士山為題,創作出連續46幅的《富嶽三十六景》,其中《凱風快晴》中的赤富士,畫的是夏天沒有積雪覆蓋的富士山,被清晨陽光映照的景象,恰好與這個季節的富士山景象重合。

在平安時代的《竹取物語》中,富士山仍處於小規模噴發的狀態,人們感受過火山噴發的恐怖力量,深信只有神明能鎮攝火山,根據記載,西元前27年,垂仁天皇就在富士山腳下祭祀淺間大神。多年以來,富士山被日本人視為具有靈性的山脈,後世的許多新興宗教,都喜歡把總部設在富士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