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謨專欄】第一次當金馬決選評審 我就是觀眾!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今年金馬獎最大贏家是《陽光普照》,陳以文(左)與劉冠廷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與男配角。(甲上提供)
今年金馬獎最大贏家是《陽光普照》,陳以文(左)與劉冠廷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與男配角。(甲上提供)
我向來不認為自己適合擔任評審工作。很爛的電影常被我說很好,藝術片卻有時看到睡著,況且我既非科班出身更無實務經驗。不過,能受邀擔任56屆金馬獎評審,當然是大榮幸,死都要接。或許意識到責任重大,一直擔心看片會睡著,但是,竟然一部片也沒睡成,連自己都覺得很意外。
擔任金馬獎的複選與決選評審,你必須看完所有的入選電影,即使看過也要重看。看片之前得簽名驗明正身,如果遲到早退就不算看過,如果中途得離席去洗手間,工作人員會開碼表計時,離席超過10分鐘,就不算看過,要重看。這方面的要求非常嚴謹,滴水不漏。
金馬評審團的每個評審,各有各自的專業領域,興趣偏好,美學品味。客觀的標準基本上不困難,然而即使評審主觀的意見,也必須被照顧到(否則幹嘛要找評審來)。對於我,「直覺」再加上一些許思考,或許是最初的評審標準。然而直覺之餘,為了要決定入圍得獎,看片時不免開始對各部門思考,如此過度理性的看片方式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你真的有用心在看,然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重要的東西,或許都被忽略了。到了大家排排坐開決選會議時,你的直覺開始受到了挑戰。
評審團來自各方豪傑,但是在評審過程中依稀可以感覺到,大家對於「最佳」的概念。「最佳」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最傑出」。「最佳」或許是普世價值;然而「最傑出」就是個值得討論思考的東西了。例如技術獎項可能是我個人比較不夠專業的部分。電影剪輯,我們大概以為像艾森斯坦那樣剪就是技術高超,在此評審過程中,我們把電影剪輯的概念,重新思考了一遍,選出了一部片長兩個半小時卻一點也不覺得無聊的電影《陽光普照》
演員表演的思考也是討論重點。本色表演、自然內斂的表演、戲劇性的表演,其實都是好的表演,然而最能夠恰如其分融入整部電影的表演,才是最好的表演。好的演出,就是好的演出,戲份多戲份少對於評審完全不是問題。據悉陳哲藝導演獲知楊世彬入圍最佳男配角非常驚訝,因為他在《熱帶雨》並沒有一句台詞;然而楊世斌在複審過程中得到壓倒性的肯定。此外,這次的評審也對傳統紀實型紀錄片,與實驗風格型紀錄片,展開了討論思考,畢竟我個人也相信,未來的紀錄片創作,一定會「還有一些樹」。
楊世彬在《熱帶雨》沒有一句台詞,依然入圍最佳男配角。(金馬執委會提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