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投資術2】該不該繼續存金融股? 專家:緊盯這些指標再做決定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專家普遍認為,今年金融族群業績恐將普遍較去年衰退。
專家普遍認為,今年金融族群業績恐將普遍較去年衰退。
新冠疫情重挫股市,全球央行吹起降息風,美國聯準會為了救市,在短時間內降息6碼,為史上首例。受疫情影響與利差縮小內外利空夾擊,3月金融指數大跌逾2成,讓一群鍾情買金融股的存股族成了「受災戶」。究竟面對接下來的環境,金融存股族該如何應對?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表示,金融族群這段下殺除了反映全球降息,背後另一個隱憂是法人擔心銀行曝險過高。由於新冠疫情何時受控難以預測,主要國家紛紛祭出封城令、無薪假來防堵,讓整個金融體系承受相當龐大的違約風險,不論是從企業法人到個人,「當前環境,金融股相當不適合短線投資人介入。」
短線投資不適合,那麼現在還能不能繼續抱或存金融股?研究金融股多年的存股達人孫悟天直言,存股的「存」,不是指抱著不賣,而是指公司在業績成長時,存著享受盈餘分配。「股票就是股票,沒有定存股這種商品,存股族更貼切地說法應該是價值投資者。」
孫悟天解釋,金融股就像是借錢給別人的人,原則上不容易賠錢,獲利穩定,除非被倒帳,另外,該族群是台股中少數公布每月獲利的類股,財報透明。因此他認為,存金融股的邏輯很單純,就是看公司「業績」,若業績亮眼卻因遇到單一事件下跌,就應該趁勢買進並長期持有。「之前第一金爆出慶富案,但公司業績並未衰退,好公司遇到倒楣事怎麼不買?」
不過,孫悟天坦承,今年2月底前他將手中金融股部位做了調節,因為疫情造成多數工廠停工,他預估今年業績衰退機會很大,此外,今年各家金控銀行公布的2月業績,比去年同期還差,「明明今年2月工作天數比去年多,業績卻衰退,這是存股族要有的警訊。而且疫情不是單一事件,保留部分現金在手上相對安全。」
另一方面,有不敗教主之稱的存股達人陳重銘表示,「雖然有些銀行已經公告前2個月營收,不過疫情真正嚴重是從3月開始,因此看第2季財報,甚至半年報比較有參考價值。」陳重銘因此強烈建議,投資人最好等到下半年,也就是第1和2季財報出來,且得知季獲利、配息狀況,評估完本益比、殖利率等指標訊息,再決定是否要繼續抱存金融股比較安全。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