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佩霞17歲從復興美工肄業,隨母親移居美國就讀高中,隔年獨自返台加入演藝圈,學業就中斷了。近十多年來,她在身心靈領域的求道之路淡出,轉而在俗世間求學,「很有趣的是,我不求道了,我在求別的。」她爽朗地大笑。
【賴佩霞番外篇】藝人苦修求博士 「我是台美關係下的產物」
「我這兩天把博士論文送出去了,我唸得很慢,沒給自己太多壓力。給你們看一下!」賴佩霞把磚頭厚的書冊放在桌上,她論文寫的是「台灣人的美國觀」。近期通過口試,賴佩霞將正式成為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的博士。
但她自認,求學不是為了彌補過去的低學歷,「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唸『國際關係』,後來覺得就是在尋根,尋找那個台美關係,我就是台美關係的產物。我自己的(家庭)問題解決了,就來看看還能做點什麼。」
對一個台美混血兒來說,國際關係也是家庭關係,她從中得到了療癒,「我可以想像,當時我生父把我和媽媽帶到美國,我們要承受面對的(歧視),不見得是好的經驗。不同年紀、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事實,過去年輕時無法理解的,30年後再看就不同。所以要不斷回頭檢視我們的過去,讓過往經驗畫下美麗的句點,才有空間讓美好的事物進來。」
她隨即談到近期出版的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某天我在youtube上發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Rosenberg)的『非暴力溝通理論』,跟我以前讀的心理學異曲同工,還可以運用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她用自己的生命經驗,重新詮釋「非暴力溝通理論」,寫成了這本書,想幫助更多人修補家庭關係。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