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基金假象6】低利借錢投資亂象多 學者:罰太少銀行根本無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右)指出,目前銀行銷售相關法規已齊備,未來將強化金檢,落實消費者保護。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右)指出,目前銀行銷售相關法規已齊備,未來將強化金檢,落實消費者保護。
今年5月,金管會一口氣開罰8家金融業者,主因在銀行理專不當勸誘客戶,利用保單借款、房地產抵押方式,購買投資型保單。特別是,受到這波疫情衝擊,投資績效慘烈,客戶不但息收大縮水,還要繳交貸款利息,甚至補繳保費,形成三殺局面,也因而衍生各種消費爭議。
捷安達國際保經董事長吳鴻麟分享身邊友人經驗,「朋友是國營事業董事長,近期他太太買了一張投資型保單,詢問我的意見。資料顯示,產品年化配息率約6%,但計算過去一年基金淨值掉了8.5%,不但沒賺到息,反而還倒賠2.5%。」他直言,尤其對退休族來說,透過投資型保單來增加收益,更將陷入蠟燭兩頭燒窘境。
吳鴻麟解釋,投資型保單身故保險金計算,是以投資標的淨值與保險金額取高者給付;一旦投資發生虧損,保單淨值低於保險金額時,就必須負擔保障費用、即「危險保費」。「老年人危險保費較高,若遇上投資失利,危險保額缺口擴大,此時不但拿不到配息,還要負擔沉重的保費,更不要說把房子拿去抵押借錢出來投資,還必須償還本金及利息。」他提醒。
爭議背後追根究柢,理專不當銷售是關鍵,而鼓勵「貸款投資」則是最常見的狀況。儘管今年5月,金管會對銀行、保險業者開鍘,但罰款金額多在數百萬元之譜,學者認為根本起不了嚇阻作用。
台大財金系教授張森林直言,金管會應採獎懲並進方式,思考分級管理,即好學生獎賞,壞學生重罰、且裁罰力道要更強;像美國針對洗錢防制缺失,重罰兆豐銀8.7億元不手軟。反觀國內,對金融業裁罰多在數10萬至百萬元之間,根本不痛不癢,「罰不夠重,業者寧可選擇被罰一點錢,也要賺取較高利潤。」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