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製鼓師黃呈豐 堅守傳承70年工藝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國寶級製鼓師黃呈豐從其父親時代起就在同一個場域製作出大大小小的鼓。
國寶級製鼓師黃呈豐從其父親時代起就在同一個場域製作出大大小小的鼓。
「咚、咚、咚、咚!」彰化國寶級製鼓師黃呈豐赤腳踏上高有150公分、直徑130公分的巨鼓上,連續踩踏出聲響,那聲音撼入我心,甚至此時敲打著鍵盤時,耳邊彷彿仍響起當天震耳的鼓聲。
這是傳承70多年的傳統工藝,黃呈豐的父親、叔叔向福州來的製鼓師傅拜師學藝。他憶起幼時,全家大小一起為製鼓而忙碌,甚至因小兒麻痺症而行動不便的哥哥也在幫忙。雖然從小就懂製鼓基本知識,但黃呈豐真正接下家業,是直到父親生病倒下的那年。
製作鼓面的牛皮為每座鼓的靈魂,從清洗牛皮開始都得親力親為。
用刨刀刮去牛皮多餘的脂肪。
手工製鼓不只辛苦,還得忍受一張張牛皮原料的血腥和臭味。先在前埕將還帶著毛的牛皮刮毛,而後用水清洗,接著刮去脂肪和雜肉,曝曬5至7天,才算是成為鼓皮材料。
一張好的牛皮必須是台灣黃牛或水牛,而且得是老牛,因為老皮韌性夠,製成鼓皮的失敗率低,客戶能保存的時間能更長。近年大陸進口廉價牛皮充斥,但黃呈豐不願採用,他說劣質牛皮會導致音質變差。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