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這天,走進台北市晴光市場旁、有著顯眼粉色電話亭大門的泰式餐廳,張本渝馬上迎向前招呼,即使出道27年,依舊親切沒架子。去年因疫情關係,演出工作停擺,由於她愛吃酸辣口味的泰式料理,7月才和朋友計畫開餐廳,不到半年,12月立刻開始試營運。張本渝笑著說:「我不做則已、一做起來絕不拖泥帶水。」而行動派的她,不只投資餐廳講求效率,買房更是快狠準。
【名人理財】買房當儲蓄 張本渝投資地產快狠準

演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嶄露鋒芒,演員張本渝18歲一腳踏進演藝圈,30歲前誤打誤撞買下人生第1間房,行動派的她,只看一次房就果斷下訂,沒料到5年後脫手,獲利翻倍進帳,從此對投資房產產生濃厚興趣,更將之視為「儲蓄」,而快、狠、準是她獲利豐厚的關鍵。
張本渝 理財小檔案
- 出生:1976年
- 現職:演員、導演、主持人、作家
- 學歷:華岡藝校戲劇科
- 投資心法:買房最重視採光、通風、建商知名度、商圈發展,入手快狠準、脫手不貪心
買賣不猶豫 獲利出場
18歲出道,隔年演出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打響知名度,隨後接了多部電視劇。2006年,張本渝一片孝心想替父母換大屋,陸續看了上百間房,都沒覓得中意款。當時她正在拍八點檔,同演的資深藝人林美照一句:「我有朋友去南港重劃區看房子,環境不錯,很便宜,我們去看好不好?」張本渝當下一口答應。
「從沒想到我會買新屋(預售屋),之前看了3年房子都沒買,那次只看一眼我就下訂。」相信直覺,張本渝快狠準買下「南港溫哥華」總坪數逾60坪的房子,總價1,600多萬元,5年後以3千萬元脫手,獲利近1倍。

「當時還找來黃嘉千、楊淇、彭佳慧…都跟著一起入住當鄰居。」張本渝透露,其他人也都陸續獲利開心出場。第一次買「起家厝」就嘗到甜頭,讓她對投資房地產有了巨大的信心。
老家住新店的張本渝,買南港溫哥華原是為了父母,交屋後連孝親房都準備好,卻被家人一句「距離太遠、不方便」打回票。她轉而瞄準新店看屋,這一回看上安坑「國賓山莊」,坪數50至60坪,預售屋每坪入手價落在20萬至23萬元,注重採光的張本渝還特別選了邊間房,「結果我爸又不給面子,一開始答應,後來說離醫院太遠。」她邊說邊倒吸一口氣,表情無奈。

「那間完全沒有住,2010年蓋好交屋後,大概1年之內就賣掉了。」張本渝說,當下沒猶豫太久就脫手,賺進約200萬元。根據房仲表示,近1年國賓山莊均價約22萬元,以目前行情來看,房價持續下跌,但張本渝仍以快狠準的買賣,順利賺錢出場。
由於2間孝親房都沒有入住,她靈機一動,將手中資金改投資店面,「剛好永和有三角窗店面出售,當時聽說不久後會都更,我一想就是有利可圖。」張本渝將1、2樓店面出租,貸款靠收租繳清,投資4年,每年投報率約3%,直到該區整合後出售又大賺一筆。
屢次交易房產都大有斬獲,張本渝強調:「我沒有衝動決定,考量因素不少。」事實上,幾年來頻繁看屋的經驗累積,把她的眼光磨得越發精準,而總結張本渝買房有三大觀察重點。

1.重廁所採光 通風不潮溼
「廁所採光很重要耶!」張本渝強調。不同一般人多要求客廳或房間採光要好,張本渝反倒認為,廁所陽光灑落是買房關鍵,不會有發霉氣味。
她分享,當初入手南港溫哥華前曾密集看房,最多1天看3、4間,總共看了上百間房,但她發現廁所格局幾乎都是無窗,「密閉空間感覺壓迫我不喜歡,南港2間廁所都有窗戶,多棒!」
2.考量未來性 交通要便捷
張本渝說,會買南港溫哥華,除了孝親自住需求,同時看好南港重劃區的發展性。「南港離東區不遠、近高速公路,加上當時三鐵共構都開始興建。」因此迅速下手。
談起房屋地點的重要性,她分享,剛開始也鬧過不少笑話,「你知道我有多土,一開始南港溫哥華銷售中心在向陽路上,但其實基地靠近河岸有景觀,但我還以為要蓋在銷售中心那塊地,下訂後才發現地點不同。原本還不高興,後來才知道有河岸景觀更好。」
3.挑知名建商 建材有保障
「大建設公司有一定的口碑,建材肯定不會差。」張本渝本身對室內設計深感興趣,更擁有一間設計公司,「我的名片上是寫Detail Designer(細節設計師)。」而她對於房屋建材、裝潢設計,特別吹毛求疵,隨手以餐桌舉例:「像這種有些是塑膠的、有些則是實木貼皮,或是真正原木都有差,質感完全不一樣。」

攢小錢投資 切莫貪心
聊到專業領域,張本渝越說越興奮、邊說邊傳授,「每一個東西你都要用手去摸、開開關關,千萬不要害怕看房子瑣碎,嫌麻煩。建材是否紮實、窗戶關上的隔音效果等,任何細節都不能馬虎。」不難看出她對品質有多「龜毛」。
張本渝是敢愛敢恨的水瓶座,投資上則是敢買敢花、卻不浪費。好奇問她購物有預算上限嗎?她搖搖頭。做任何事前她都深思熟慮,平時更養成「省小錢花大錢」的習慣,經紀人涓涓更有感表示:「她到現在都是用iPhone 7,東西沒有壞,她就覺得沒必要換。」

不同於大眾對女明星的想像,張本渝不喜愛追求流行、高檔鞋子、包包等精品,「我的物欲大概小時候就結束了,對我來講穿衣服很簡單,出席場合廠商會提供服裝,不然都是買基本款。」說穿了,她寧願攢下小錢,投資房地產當「儲蓄」。
不過,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張本渝也有一套與時俱進的心得,她說,買房子若是非自住,需有中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且不該設限獲利空間,「現在世道不像以前了,一筆錢投進後,想獲利得放上5至10年。在利潤上,只要雙方合意就能脫手,切勿貪心、硬撐。」張本渝說,當年就是因為不貪心,才得以幸運獲利,但著實見過不少慘賠出場的故事。
「我非賭徒型性格的投資,而是激進偏保守。」張本渝這樣詮釋自己的投資個性。事前做足功課、不貪心是保守,見到好物馬上咬住是激進,讓張本渝在財富積累上加快速度。
專家建議:特殊物件價格受市場考驗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專案副理郎美囡表示,購屋若為自住,以居住舒適為主,不外乎考量屋況、採光通風、格局方正,若非買在高點,房價或多或少會有漲幅,若區域機能成熟,房價上揚的幅度顯著。但須注意特殊物件,如房屋設計特別,或地點清幽,市場上有興趣的買方會比較少,價格受市場考驗。
目前雙北的房價已漲到高點,入手門檻偏高,倘若以價格漲幅為目標,有建設話題的低價區域,可期待空間較大。
針對店面投資,目前諸多商圈受電商衝擊,實體店面收入減少,租金水平下滑,店面營收普遍不如過往,若要投資店面,務必鎖定居住人口密度高、上班族多的區域,掌握價格及租金走勢,在相對低點入手,才可創造理想投報率。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