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戚的美麗別館 奇趣「逍遙園」暗藏百人防空壕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淡綠色系的「逍遙園」為大谷光瑞別邸,建築空間設計充滿奇趣。
淡綠色系的「逍遙園」為大谷光瑞別邸,建築空間設計充滿奇趣。
1939年在高雄落成的美麗日式宅邸「逍遙園」,主人大谷光瑞與大正天皇是連襟關係,外觀為少見的淡綠色建築,裡頭有2座防空壕、多達7座樓梯,同時擁有6口爐灶及流理台的廚房…,整棟建築充滿奇趣。
1920年代的哈瑪星繁榮興盛,人口與鐵路運輸量也隨之飽和,日本人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決定將高雄駅遷往大港埔(今高雄新興區),城市發展重心開始轉移。
說起這棟1939年落成的美麗日式宅邸「逍遙園」,一定要提到主人大谷光瑞,他與大正天皇是連襟關係,其夫人與貞明皇后為姐妹,曾擔任台灣總督府內閣參議;也是宗教家、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同時是探險家、熱帶產業研究者。1935年,他受台灣總督府之邀來台進行調查,編寫了《臺灣島之現在》,之後更協助收購高雄新駅用地,自己也在大港埔購地,開闢「大谷果園」並興建農莊「逍遙園」。
天花板以青綠色灰漿打毛技法、呈現凹凸效果的「廣間」與擺有長餐桌的「小食堂」連成一氣。
位在一樓以TR磚及硓𥑮石建造可容納180人的公眾大防空壕。
大谷光瑞以夫人「九条籌子」家紋做為家紋及西本願寺寺徽。
石柱上刻有昭和10年、大谷光瑞所有地字樣。
兼具和洋建築特色的逍遙園,外觀為少見的淡綠色,綠色屋瓦和摻入綠色礦粉的外牆,推測可能是當時的流行色或國防安全色。興建時正值二戰初期,建材取得不容易,2樓建材大多是從大谷光瑞的老家「三夜莊」拆解後,運至高雄再重組。1樓還設有可容納百人的大防空壕及1個家庭防空壕,因為逍遙園不只是私宅,當時還做為農學教育及傳道布教之用,因此整棟建築依據景觀、避難、僕人動線等功能,設計了多達7座樓梯。
設有6口爐灶及流理台的「炊事場」,可應付20多人的餐點。
提供大谷光瑞女祕書們住宿的臥房。
放在婦女室的祕書老照片。
逍遙園裡多達7座樓梯,此為通往2樓的主樓梯。
走上2樓,先來到「應接室」,遊客在此脫鞋換上室內拖鞋,接著來到大谷光瑞招待賓客的「廣間」與「小食堂」,一般日本民宅會有一根精神柱,顯示家中主人身分地位,而逍遙園中就有4根。食堂旁為廚房「炊事場」,中央有流理台,並設6口爐灶,可以想見當時貴客盈門、杯觥交錯的熱鬧景象。
2樓「書齋」外頭的木造露台,目前禁止遊客進入,據說可遠眺大谷果園及四周山色,大谷曾在此寫下「倚欄待月升」的詩句,顯見他嚮往於莊子《逍遙遊》中描述的悠遊自得。
大谷曾在2樓書齋外的木造露台上,遠眺大谷果園及四周山色,寫下「倚欄待月升」的詩句。
書齋裡藍白「市松紋」壁面,源自江戶時代歌舞伎演員佐野片市松登台服飾,後人便將這種不同顏色交錯方格稱為市松紋。
大谷光瑞的寢室僅6坪大,中亞風格床舖,床底及側面設有大量收納。

逍遙園

  •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55巷15號 
  • 電話: 07-235-1216
  • 營業時間:平日11:00~17:00,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1:00~18:00,週一休館。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