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哈瑪星繁榮興盛,人口與鐵路運輸量也隨之飽和,日本人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決定將高雄駅遷往大港埔(今高雄新興區),城市發展重心開始轉移。
日本皇戚的美麗別館 奇趣「逍遙園」暗藏百人防空壕

1939年在高雄落成的美麗日式宅邸「逍遙園」,主人大谷光瑞與大正天皇是連襟關係,外觀為少見的淡綠色建築,裡頭有2座防空壕、多達7座樓梯,同時擁有6口爐灶及流理台的廚房…,整棟建築充滿奇趣。
說起這棟1939年落成的美麗日式宅邸「逍遙園」,一定要提到主人大谷光瑞,他與大正天皇是連襟關係,其夫人與貞明皇后為姐妹,曾擔任台灣總督府內閣參議;也是宗教家、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同時是探險家、熱帶產業研究者。1935年,他受台灣總督府之邀來台進行調查,編寫了《臺灣島之現在》,之後更協助收購高雄新駅用地,自己也在大港埔購地,開闢「大谷果園」並興建農莊「逍遙園」。




兼具和洋建築特色的逍遙園,外觀為少見的淡綠色,綠色屋瓦和摻入綠色礦粉的外牆,推測可能是當時的流行色或國防安全色。興建時正值二戰初期,建材取得不容易,2樓建材大多是從大谷光瑞的老家「三夜莊」拆解後,運至高雄再重組。1樓還設有可容納百人的大防空壕及1個家庭防空壕,因為逍遙園不只是私宅,當時還做為農學教育及傳道布教之用,因此整棟建築依據景觀、避難、僕人動線等功能,設計了多達7座樓梯。




走上2樓,先來到「應接室」,遊客在此脫鞋換上室內拖鞋,接著來到大谷光瑞招待賓客的「廣間」與「小食堂」,一般日本民宅會有一根精神柱,顯示家中主人身分地位,而逍遙園中就有4根。食堂旁為廚房「炊事場」,中央有流理台,並設6口爐灶,可以想見當時貴客盈門、杯觥交錯的熱鬧景象。
2樓「書齋」外頭的木造露台,目前禁止遊客進入,據說可遠眺大谷果園及四周山色,大谷曾在此寫下「倚欄待月升」的詩句,顯見他嚮往於莊子《逍遙遊》中描述的悠遊自得。



逍遙園
-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55巷15號
- 電話: 07-235-1216
- 營業時間:平日11:00~17:00,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1:00~18:00,週一休館。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