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菸葉廠設立於1936年,原名「屏東支局菸草再乾燥場」,日治時期作為屏東菸區耕作技術指導、收購與加工場所,國民政府接手後改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屏東菸葉加工廠」。隨著出口需求日增,屏東菸葉栽種面積不斷擴大,讓屏東進入因蔗糖、菸葉經濟發達的黃金年代,直到廢止專賣制度、民間戒菸風潮興起等種種因素,老菸廠終在2002年劃下句點。 20年後,老菸廠重生為文化基地,對我而言,要對一座老菸廠的過去有共感,總覺得太遙遠,好在團隊以新意包裝枯燥歷史,一改拉圍籬、只能用眼睛逛廢墟的參觀模式,讓觀者直接走進大型機械。「除骨作業光雕投影秀」演繹菸葉除骨機區震耳欲聾的作業環境;「職人匠心區」用老照片輔以解說,動線巧妙安排,穿梭機具與菸葉過往,讓人彷彿身歷其境,黃金歲月立刻鮮明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