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透露,台積電赴美國設立新廠,是美國政府敦促下的結果,當時他已經退休,決策是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作的。張忠謀認為,台海如果開戰,美國要擔心的不只晶片問題;如果沒有開戰,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太高,很難在國際上競爭,是昂貴且徒勞無功之舉。
台積電赴美製造 張忠謀:不是我的決定
張忠謀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成本太高,很難競爭。美國政府為了讓晶片製造重返當地的努力,將會徒勞無功。
早在2019年時,張忠謀就曾經在台積電運動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未來地位會越來越重要。後來美國政府果然不斷加大施壓力道,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張忠謀雖不斷強調,美國製造成本太高,加上半導體人才不足,不具備晶圓製造的優勢,最終,台積電仍屈服在美方的壓力下,前往美國鳳凰城設立新廠。
即便如此,只要張忠謀有機會發聲,他就會不斷強調,台積電赴美設廠的種種問題,這次,他則點明赴美設廠不是他的決策。張忠謀在接受布魯金斯學會訪談時說,美國的優勢在於有世界最好的晶圓設計人才,台灣設計人才很少,台積電更是完全沒有。台積電在台灣做晶圓代工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單位成本非常好,但美國的單位成本高,很難在世界競爭。
因此,台積電在美國奧勒岡廠即便發展了25年,成本還是比台灣高出5成,甚至,當地預定擴廠的土地至今依然空置。美國為了半導體在地化雖然拿出數百億美元補貼,但是還不夠在地製造晶圓所需資金。張忠謀的言下之意,就是台積電的美國廠,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會拖累台積電的獲利表現。
張忠謀並未說明,美國廠將會對於台積電未來的獲利帶來多大的代價,不過,在未來的法說會當中,這個問題,應該會成為法人們持續關切的焦點。實際上,台積電在第一次前往中國設廠的時候,也是花了8年的時間,才讓上海廠轉虧為盈,台積電接下來要提出什麼解方,為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決定負起責任,將考驗劉德音的智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