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千億金融詐騙案爆投資人輕生 遺孀淚訴:澳豐逼死我先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澳豐金融詐騙案受害人Michael(右)向本刊投訴,已有受害人因賠上養老金而輕生。
澳豐金融詐騙案受害人Michael(右)向本刊投訴,已有受害人因賠上養老金而輕生。
國內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澳豐案已造成投資人絕望輕生!本刊調查,一名投資人Albert(化名)將養老金100萬美元買進澳豐金融商品,2月澳豐爆停贖風暴後,他開始看心理醫生,未料7月還是發生跳樓輕生的憾事,遺孀Diana傷心欲絕地對本刊淚訴:「我先生就是被這些人(澳豐、兆富)逼死的。」也有投資人不甘養老金被騙,集結超過20名受害人向在台負責販售商品的兆富提告,「希望能爭一口氣。」受害人Michael表示。
本週一(8月28日)下午2點,創下國內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的澳豐金融集團(AYERS Allianc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又稱A.A.F.G)首度舉辦受害投資人線上會議,「會議只開了30分鐘,都沒讓我們發問。」一名與會的受害人Michael抱怨。
澳豐金融詐騙案爆發後,28日下午澳豐首度舉辦線上會議,僅由澳豐清算人委託的香港律師(左)和台灣財務顧問(右)出面說明。(讀者提供)

活著很痛苦 入院治療

Michael透露,澳豐實際負責人董身達並未直接面對投資人,是澳豐清算人委任一位香港律師侯洛文,以及一位台灣財務顧問馬國柱出面解釋,「澳豐是經紀商,目前已由賽普勒斯金管單位監管,清算人並提供投資人登記債權的網址,後續會再開記者會。
Michael痛批:「澳豐就是在切割、擺脫責任,澳豐的律師和財務顧問說,他們調查澳豐金流有一部分在印尼的外匯經紀商亞洲聯合期貨(United Asia Futures,又稱PT.UAF),一部分在日本,但PT.UAF早在今年四月就已宣告倒閉,錢到底在哪裡,他們並沒有交代。」
其他受害人得知Albert輕生後,傳簡訊安慰家屬。(讀者提供)
今年5月底,總公司設在賽普勒斯的澳豐正式宣告清算倒閉後,澳豐母集團—香港旭暉金融集團(EASTHILL Financial Group Limited)旗下二家外匯經紀商:城信資本英國(City Credit Capital Ltd., CCCUK)、城信資本納閩(City Credit Capital(Labuan)Ltd., CCCL),也相繼宣告倒閉,這樁世紀騙局連環爆,全台受害人逾1.3萬人,投資人被騙金額也攀升逾2千億元。
上週三(8月23日),在科技業工作、澳豐受害人自救會召集成員之一的Michael,氣憤地向本刊投訴:「外界都誤以為我們是有錢人被騙,其實,有些人是拿出畢生積蓄投資澳豐,沒想到瞬間化為烏有,因而遭受打擊。上(7)月初,就有一名受害人因此輕生。」
本刊調查,上月輕生的澳豐受害人Albert(化名),年約60歲,家住台北,2年多前從金融業退休。「上週三已圓滿辦完我先生的後事,他就是被(澳豐、兆富)這些人逼死的。」Albert遺孀Diana接到本刊電話時,忍不住數度哽咽,有一半的採訪對話都帶著哭腔。
Diana透露,Albert和她育有一女,過去省吃儉用,「最奢侈的花費就是加油錢,我先生當初會買澳豐金融的產品,就是因為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介紹,他因為信任朋友,陸續投入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75萬元),打算當退休老本。」
未料,去年底澳豐傳出暫停贖回,今年2月國內媒體相繼報導後,Albert發現遭騙,「我先生受不了打擊,非常自責,認為對不起我和女兒,覺得活著很痛苦,這半年彷彿老了1、20歲,我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服藥後沒見效,改成住院打針治療。」Diana邊哭邊說。

對人生絕望 焦慮跳樓

Albert住院治療後,還曾傳訊息告知Michael:「廣泛性焦慮症嚴重如我,可能會有自殺傾向,希望這些所有的惡夢,在年底前都能撥雲見日…」Michael回訊息安慰,人生沒有跨不過的門檻,希望他早日走出來,未料Albert最後仍是選擇跳樓輕生。Michael 悲慟地向本刊透露:「光是我知道的,就有4名受害人想不開輕生。」
澳豐在台銷售管道兆富人去樓空,受害人已聯絡不上兆富業務。
Diana忍不住爆氣怒罵:「他們(澳豐、兆富)一再欺騙,讓投資人希望一再破滅,對人生徹底絕望,他們怎麼可以販售不合法的金融產品,還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這根本就是推卸責任,很多家庭的生計都因此受到影響,兆富業務還用話術大打拖延戰,讓投資人坐立難安。」
澳豐詐騙金額逾2千億元,除了陸續傳出受害人輕生的憾事外,也有部分受害人自力救濟求償,「有人在國內提告,也有人跨海打官司,還有人乾脆找上不良債權公司,希望能討回一個公道。」Michael氣憤說。

港台不受理 自力提告

慘遭詐騙逾4千萬元的Michael指出,他參與澳豐投資超過15年,6月初,他親自和另一名香港受害人一同前往香港警署報案,「港警有受理,最後卻因澳豐僅在香港協助客戶開戶,實際犯罪行為不在香港,金流又跨足馬來西亞、賽普勒斯、英國等地,港府因無司法管轄權,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在台販售超過20年的澳豐金融,負責人董身達(左)曾多次來台辦說明會。(翻攝網路)
在香港報案碰壁後6月中Michael找金管會投訴,「金管會和馬來西亞納閩政府2014年有簽署金融備忘錄,我去金管會申訴,希望能出面協助受害人,卻在金管會也吃了閉門羹。」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解釋,金管會和馬來西亞納閩金融監理機關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是交換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資訊,非「投資保障協議」,金管會將配合檢調,若需要請求監理資料,將依合作備忘錄提出。
金管會稱,澳豐案已轉移司法檢調單位。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在港、台兩地求助無門的Michael不死心,轉向台灣法院自救,「我聯合20多名投資人,集體向兆富及負責人曾奎銘、監察人徐清正、總經理等高管提出刑事告訴,委任律師仍在整理訴狀,我們已做好可能拿不回錢的心理準備,現在是要爭一口氣。」

負責人脫產 賠償成空

另一名遭騙1,500百萬元的受害人Katharine,也向法院申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7月底執行假扣押後,她發現曾奎銘等人早已脫產。
Katharine氣憤地說:「兆富業務根本早就知情,卻一再欺騙投資人,更可惡的是,還有業務對受害人叫囂:『你就去告』,我還找不到業務的人,直到我向法院執行假扣押,才終於見到他。」
受害人對兆富負責人曾奎銘提告,發現他早已脫產。(翻攝TVBS)
其實,不只Katharine對兆富提債權訴訟,本刊調查,8月初,台北地院判決出爐,一名鄭姓受害人也向兆富提支付命令,兆富須清償他約98萬美元(約新台幣3,100萬元),「這替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Katharine說。
雖然法院判決兆富要清償投資人損失金額,但據經濟部商業司公開資訊顯示,兆富實際資本額僅2千萬元,本刊諮詢一名金融業高層,他嘆氣說:「根本不夠賠,按過去實務經驗,就算投資人有支付命令,負責人也早已脫產,受害人恐怕最後只空有一張債權證明。」
除了走國內法院程序,也有部分受害人向賽普勒斯政府求助,選擇到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構(THE FINANCIAL OMBUDSMAN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CyFO)官網申訴,「只要繳交20歐元(約新台幣687元)向CyFO提出申訴,若澳豐清算後仍有資產,就有機會拿回部分資金。」Katharine說。
受害人對兆富及負責人曾奎銘提告,8月初已拿到支付命令。(讀者提供)
根據本刊獨家掌握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構回函顯示,個人投資金額超過25萬歐元(約新台幣895萬元)者,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構不受理;20萬到25萬美元者,澳豐須賠償10萬歐元(約新台幣343萬元);5萬美元以內,澳豐要全額賠償。
「雖然投資人已獲得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構回函,實務上,仍要看澳豐最後清算結果,是否真的有錢可以償還,若澳豐無力償還,投資人最後恐怕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名嫻熟跨國業務的資深會計師表示。

追討費不貲 敵友難分

事實上,澳豐案爆發後,國內受害人猶如無頭蒼蠅求助無門。本刊調查,受害人雖籌組超過20個自救會,但成員龍蛇雜處,甚至有兆富業務、黑道混進其中,讓受害人根本分不清敵友,「最大的社群群組兆富投資成員超過700人,我都只看資訊、不說話。」另名受害人Alex表示。
部分受害人向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關申訴,盼能拿回資金。(讀者提供)
Alex指出,除兆富投資群組外,還有2個國際訴訟群組,一是委託賽普勒斯當地法律事務所提訴訟,「雖然先不用繳交費用,等成功追討資金後,再和律師事務所分一成的追討資金費用,但我擔心是司法黃牛,因此沒參加。」
另一個則由兆富業務出面,籌組受害人委託眾達法律事務所求償,參與者要繳1,700美元(逾新台幣5萬元),「7月底調查報告出爐,38頁裡面超過一半是在講述兆富、澳豐和旭暉的歷史以及運作模式,對於金流最後在哪,澳豐究竟還有多少錢,仍無法實際掌握。」Alex無奈說。
賽普勒斯金融申訴機關受理申訴後回函表示,25萬歐元以上不受理。(讀者提供)
另名投資人David向本刊坦言:「澳豐案爆發後,我選擇和債務管理公司、徵信公司合作,等民事判決確認債權後,就可執行。我估計最後拿回來比例恐怕不到一成。」
面對受害人尋求各種方式,替自己爭取權益。一名銀行業高層提醒受害人:「無論選擇在國內或國外打官司,或是找不良債權管理公司,恐怕都要花上一筆不小費用,就怕民眾苦苦等待的結果,仍是換來一場空。」

籲官方協助 阻生憾事

由於澳豐已向賽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SEC)申請自願放棄經營,澳豐指定的清算人也已進場接管,考量逾9成受害人為台灣人,澳豐指定清算人為了解澳豐案受害情況,也同時委託台灣民間機構一併參與調查。
澳豐金融負責人董身達是香港人,也增添受害人追討資產難度。
台灣受託參與調查人士指出,7月底,澳豐資金主要停泊的城信資本納閩在馬來西亞納閩舉行債權人會議,會議僅舉行15分鐘,多數債權人同意放棄請求權,「此舉等同放棄32億美元,已侵害投資人權益,澳豐指定清算人已向馬來西亞、歐盟提追索權。」
澳豐主要金流在馬來西亞一家外匯商CCCL,但CCCL在上月底債權人會議卻宣告放棄債權。(翻攝 Google Maps)
觀察澳豐目前清算進度,一名金融業高層直言,「以目前情況來看,這就是標準的龐氏騙局,投資人要拿回資金的機會恐怕已微乎其微。」面對這場世紀騙局,Albert遺孀Diana哭著說,希望政府、檢調能加緊腳步,提供投資人協助,以免再度發生憾事。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