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太空垃圾的重生 鄭宜農會員專區人物鄭宜農30歲之前與之後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現在的她少了困惑與糾結,擁有更多的自在。文 陳昌遠攝影王漢順發布時間 2024.02.20 09:53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2.20 09:53 臺北時間女演員一鏡到底離婚鄭宜農出櫃女歌手創作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座談分享 離婚出櫃對鄭宜農來說,30歲那年經歷了一次新生。以前的她總是自我否定、缺乏歸屬感,她自比太空垃圾,人生中許多時光總在孤獨黑暗的宇宙中漂流,無法與外界通訊。從左胸口吉他刺青的19歲,走到左手臂詩句刺青的29歲,經歷離婚、出櫃,她將內心的困惑與困難,化為一首首歌,降落在屬於自己的地球上。耶誕夜,鄭宜農與一眾樂手正在為演唱會進行排練,地點在新北市郊區的大樓,長條形的排練場像一個密閉的太空艙,幾首跟宇宙有關的歌,談的是人的孤獨、迷茫、愛與悲傷,「我在《Pluto》這張專輯裡面有首歌,叫〈太空垃圾之死〉,那首歌就是在講自己是一個太空垃圾,沒有辦法著陸在任何一個地方。」座談分享 離婚出櫃太空垃圾是人造衛星的殘骸,飄盪在無聲的外太空,如果一個人活得像太空垃圾,聽起來還真孤獨。那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眼淚是一顆將死去的星星/它的誕生/只為變成碎片。」鄭宜農喜歡讀科普知識、宇宙學、星象學,第一張個人專輯,就以「海王星」比喻自己:「它在星象學上的意思是如夢似幻,是模模糊糊、沒有界限,是外冷內熱。」初次訪談在錄音室,她剛演完舞台劇,又以新科金曲獎台語歌后的身分在國慶晚會演唱,期間除了到校園巡迴座談,又必須錄製新台語歌《咱/us》。見我們來,也不顧頭上還夾著固定髮型的夾子,笑笑講起學生們聽演講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打算離開,一聽到她唱歌,又從門口跑回來。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