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不丹沒有槍》 給師父來兩把

以不丹實施民主化為背景,電影透過文化與價值信仰的差異,讓現實變成引觀眾發笑也刺激哲思的素材。(海鵬提供)
以不丹實施民主化為背景,電影透過文化與價值信仰的差異,讓現實變成引觀眾發笑也刺激哲思的素材。(海鵬提供)
《不丹沒有槍》是以2006年不丹國王決定實行民主選舉為背景。為此先舉行模擬大選,讓民眾適應。一個男人因為支持對象和村人不同,不只與岳母絕交,女兒被同學霸凌。與此同時,另一個在首都擔任導遊的男子,接待收藏古董槍枝的美國人來此尋寶,也輾轉到了這裡。但最奇怪的是本來閉關的老喇嘛,要徒弟去找兩把槍來,目的是要「匡正天下」。
幾條乍看無關的線,隨著劇情推進,慢慢產生關聯,最後凝聚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巴沃邱寧多傑的編導手法較《不丹是教室》更為洗練。表面上不疾不徐,卻又機鋒處處,透過文化與價值信仰的差異,讓現實變成引觀眾發笑也刺激哲思的素材。
當選委會要村民從紅、藍、黃三色代表的價值,練習投票,結果大家都選黃色,理由是覺得黃色是國王的顏色,根本不管原訂的意義。當你在他們盲目的時候,最好覺得自詡民主的我們沒有只看顏色做決定的選民。一個老婦不解地問選務主委:為什麼你要教我們吵架?因家人立場不同而苦當夾心餅乾的女人,也對選舉是為了讓人民更幸福的說法感到懷疑。
20240610inf002
這不是一部反民主反改變的電影,而是辯證價值觀。有人覺得有錢能使鬼推磨,也有人受不起甚至不想要。殺人工具,也可以變成祈福的基底。以資本主義為準則的美國佬,最後得到的「福報」,更令人啼笑皆非。
改變中有迷惘,迷惘裡需要信仰。但信仰的力量有多強?別忘了小喇嘛達成使命的過程中,也接收了007和可樂的影響。電影中的陰錯陽差,雖然走上喜劇的結尾,但人性和民主,真的永遠可靠嗎?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