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除了涉向沈慶京索賄1,710萬元,檢方掌握,2022年12月15日,柯在卸任北市長前10天,快閃考察新加坡2天1夜,因行程匆忙,加上即將下台,成行原因啟人疑竇,檢廉進一步清查相關金流,發現隨柯訪星的貼身帳房許芷瑜,回台後即透過ATM(自動櫃員機)存款逾百萬元,至2024年7月16日離台赴日,以ATM存款金額共計273萬元。
【封面故事】橘子ATM存273萬來路不明 柯文哲沈慶京星國密會曝光

柯文哲涉貪遭起訴,法院12月29日召開更裁庭,檢察官當庭指出,沈慶京早在8月28日遭搜索前,即請祕書以籌措保釋金為由,向友人借款9千多萬元,該名祕書正是2022年陪同沈前往新加坡的財務助理黃婕穎,柯文哲當時也帶貼身帳房許芷瑜等15人同行,檢方起訴卷證揭露柯、沈確曾在新加坡密會,許女回台即透過ATM存款超過百萬元,檢方懷疑柯在海外收賄的可能性大增。

偕財務助理 同日赴星國
由於沈慶京與柯文哲同一天赴新加坡,早就引起外界懷疑動機恐不單純,檢方起訴的卷證也揭露柯、沈確曾在新加坡密會,恰好雙方又都帶著幫忙處理資金、財務的助理與帳房前往,檢廉認為,柯、沈的新加坡行疑與海外交付及處理賄款有關,儘管二人堅不吐實,許芷瑜又潛逃未歸,意在製造斷點,但檢廉透過金流溯源,仍大有斬獲。

本刊調查,許芷瑜被柯形容為「愛玩的小朋友」,也稱其並非帳房,但柯為了隱藏通聯,以許女名義申辦手機,並化名「羅廷瑋」對外聯絡,許芷瑜使用的手機門號,則由柯的隨扈陳文鍾申辦,顯見目的為躲避查緝;本刊揭露許芷瑜潛逃出境後,檢方發現許至今都未使用信用卡,就連帳戶裡的資金也分文未動,若非有人接濟、金援,就是海外有錢可動支,為了釐清疑點,正透過司法互助及情資,全力追緝許女歸案。

工作簿檔案 來源鬼打牆
柯文哲遭起訴京華城與政治獻金二大案,其中3大不法所得分別是2020年3月,由7名京華城員工匯的「假政治獻金、真賄款」210萬元,USB行動硬碟記載的「小沈1500」2筆賄款,以及侵占的6千多萬元政治獻金,柯一再否認收受沈慶京1,500萬元,對於被查扣的關鍵硬碟及所記載的工作簿賄款,也始終裝傻不承認。
為了追查案情,法官直指檢方從柯住處搜出行動硬碟內工作簿檔案,裡面記載許多數字,包括「2022/11/1小沈」及許多政商名流,包括嘉義聞人陳盈助等10多人都坦承拿錢給柯,證明捐款人的名字及數額全與該工作簿吻合,不過,柯仍堅稱不知道檔案是誰做的,無法回答相關問題。

法官繼續追問:「行動硬碟是在你住處扣的!」柯才吐露:「檢方到我家搜索,然後把硬碟擺在桌上叫我簽收,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搜出來的,內容有那些檔案我不曉得。」法官一臉狐疑,柯才表示:「如果在我家搜到的,就是我家的,但我不能說檔案是我做的。」
法官又問:「硬碟是誰在用?」並強調工作簿檔案上的作者署名「WEN」,到底是不是他自己做的?柯文哲回答:「網路上常常灌來灌去,下載拷貝,但不是每個檔案都是我的,但硬碟應該是我的沒錯。我們家裡的人沒在用這個硬碟,檔案裡有各式各樣的稱號,不能證明是我做的。」
即便柯不願承認,一再鬼打牆,檢方日前傳訊蔡壁如作證時,蔡已證實柯在台大醫院擔任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時,編輯檔案署名「ko」,後來跟著電腦名稱更改,編輯檔案署名也改為「WEN」。
民眾黨批檢 逼辭黨主席
蔡壁如應訊時稱,當時檢察官拿出柯文哲與她的LINE對話,她就承認是二人間的對話,「確實柯文哲寫給我LINE,我不需要去說謊,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由於該硬碟的資料五花八門,除了索賄紀錄、與蔡壁如對話,還有柯的家庭與個人生活照,顯見該硬碟是柯文哲製作的檔案無誤,柯說不知道是誰做的檔案,又說別人不會接觸該硬碟,說法前後矛盾,漏洞百出。

為了替柯文哲脫罪,民眾黨人士包括立委黃珊珊及黃國昌等狂批北檢,黃珊珊怒斥:「是不是辭掉黨主席才是真正的目的?」黃國昌也發文批北檢幾個月布局就是給柯二條路,要不羈押,否則辭職。不過,柯早就聲請要寄辭職聲明,法官准他寄聲明後,民眾黨卻宣稱沒收到,讓外界質疑民眾黨是否為了保柯拒收辭職信?
柯文哲在更裁庭被問及此事時表示,因為要釐清如何避免在執行黨主席職務時與證人接觸,先說信送不出去,9月就要辭,又說要一個禮拜時間辦理辭職,再說不會假辭職,給他2天時間處理,說法凌亂不一,這也是法官為何提問是否辭黨主席的原因,顯見白營要把責任推給檢方,製造政治迫害的假象。

女優悠遊卡 推稱不知情
此外,檢方追查相關弊案也發生一段趣事,柯市府2015年8月曾發行以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為封面的悠遊卡,不符公益及善良風俗遭輿論炎上,當時柯以不知情卸責,躲避外界批判砲火,還稱他不知誰是波多野結衣。
不過,檢廉偵辦京華城決策過程時,曾以證人身分傳喚前北市府祕書長蘇麗瓊作證,意外提到柯其實對幕僚以AV女優製作悠遊卡的過程全都知情,顯見柯文哲常以不知情躲避外界究責,甩鍋裝傻已是他的慣用伎倆。
柯案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但柯仍須面對接踵而來的魚果市場、北士科及南港轉運站等弊案,除了清廉、公開透明的人設已蕩然無存,一連串的官司更恐怕難以全身而退。
★《鏡週刊》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