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出發,環繞美麗的台灣,我們要喚醒民眾,保護我們的家園…請大家一起出來,作保衛台灣的香燈腳,大罷免一定會成功。」護國大遶境隊伍四日從花蓮起駕,一路往南展開順時針環台行腳,隊伍出發前,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創辦人曹興誠代表全台公民團體宣讀罷免檄文,宣示「台灣的民主自由會永遠發光發亮,讓我們現在就出發!」
時事焦點/地方缺奧援陸戰拉警報 大罷免力催組織動員衝票

大罷免投票倒數,全國罷團大型造勢各路齊發,陸戰短兵相接。本刊調查,相較挺罷方空戰熱鬧,不少地方罷團卻示警陸戰仍有困境待突破,除了借場地、掛看板受限,桃園因缺乏全市操盤手整合調度,6區罷情都拉警報,有罷團幹部直言,民進黨應更明確下令議員動起組織盤,扮演助攻角色催票。

護國大遶境 起駕串全台
時序已進入7月,罷團的三階大型造勢活動正式登場,7月的首個週末雖受颱風攪局,但週六全台各縣市罷免造勢多路齊發,除有護國大遶境為首串起全台,雙北罷團也透過「雙北串騎青鳥冬鹿」機車車掃活動進行串聯,晚間在立法院外大會師,參加由「罷總」反共護台志工聯盟舉辦的「罷免是愛,反共護台」系列晚會。

此外,曾在去年選舉以「搶救義川大兵」車掃捲起旋風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王義川,也再度發揮個人能量,從5日起率「同意罷免大車隊」自桃園出發,為罷免行動造勢宣傳。
罷免投票倒數,除都會區具備較好的空戰條件外,其他區域能否跨越二五%門檻,組織動員的力量相當關鍵。本刊調查,由於罷團多由選舉素人組成,相對缺乏組織戰經驗,不少地方罷團、在地議員紛紛示警,進入罷免最後階段的地面戰缺少操盤整合及奧援,部分罷區的陸戰已拉警報。

一罷免幹部不諱言,若希望挺罷投票人數突破25%,會相當倚賴挺罷的地方公職動員樁腳,尤其這次大罷免類似全國性選舉,特別需要有縣市層級選戰經驗的人來操盤。
缺少領頭羊 桃園陷低潮
「桃園群龍無首,從市長、議長到立委全部都是藍的,沒有有力人士操盤。」一名地方人士告訴本刊,全國各罷區中,新竹有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坐鎮、台中由有望代表民進黨參選2026市長選舉的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負責、雲林前期有前立委蘇治芬大力護持、如今則交棒現任立委劉建國,最缺乏縣市長層級操盤手的就是桃園。

事實上,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因司法案件仍在審理中,低調沉潛,影響力不若在位時;而桃園兩名綠營前立委鄭運鵬、黃世杰如今都有其他職務在身,鄭運鵬重拾土木專業任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且將轉任台灣世曦公司董座,黃世杰則回歸法律專業任法務部次長,兩人雖關心地方罷免情況,卻也不便高調大力協助。
桃園市議員許家睿分析,桃園目前分為熱區、冷區,熱區包括桃一牛煦庭、桃四萬美玲,整體投票率上看6成,挺罷票有望跨過25%,但反罷票可能也不少,需要催票總動員;冷區就如桃五呂玉玲、桃六邱若華,就看同意票有沒有過門檻。
桃園市議員魏筠坦言,桃園雖有二十幾位黨籍議員,人數不少,但每個人都比較理解自己的選區、沒有大區域選戰經驗;縱使一些議員很熱心協助罷免,一旦跨出選區,可能就會覺得綁手綁腳。許家睿也說,罷免不像選舉,選舉會有候選人,團隊會主導所有活動,但罷免沒有候選人,每個罷區的生態結構差距甚大,很難有一條鞭的作法,只能罷團、議員、黨部各自努力。

組織盤不動 陸戰屢碰壁
「罷團站路口宣講、到菜市場掃街,都是很好的宣傳,但真的打組織戰,必須一票一票計算!」一名中部罷免幹部指出,每個罷區到底是要全力催票,還是追求跨過25%門檻,兩者做法或許不同,但都要回歸到在地議員去動組織,一個議員若當選時拿到1萬票,這次盡量催,或能催出7、8千票同意票,只要選區內議員們都認真去做,挺罷的投票率衝出來,罷免通過的機率就能大幅提高。
他說,儘管民進黨有訂定議員掛看板、辦活動的KPI,但其實這些都可以表面功夫應付,民進黨應該更積極下令,要求議員組織盤動起來。

除組織戰是地方推動罷免一大挑戰,借場地、掛看板,也讓罷團在陸戰屢屢碰壁。台東罷團領銜人洪銓政告訴本刊,台東原定六日有大場的造勢活動,事前借場地時,舉凡市區交通方便的地方,例如台東辦活動最常選擇的南京路市民廣場,或民進黨台東縣黨部外的四維路,都借不到,最後只能改借市區邊緣的台東糖廠,此處平常比較少人流經過,場地也比較封閉,相對減少對路過民眾宣傳的機會。
雜質說發酵 恐成大阻力
至於罷免宣傳看板也受限頗多,本刊調查,不少罷區都遇到廣告商顧慮「罷免」兩字太過挑釁,希望不要出現相關字樣,或要求看板上別明確寫出被罷者姓名;藍委萬美玲更主張罷團繪製漫畫風格的人像侵犯其肖像權,到警察局告發。許家睿批,此舉確實會造成寒蟬效應,畢竟一般民眾被警察敲門、叫去做筆錄會怕,就不敢再繼續宣傳。

洪銓政則說,罷團經費有限,台東雖也有熱情支持者出借看板,但難敵黃建賓看板一面又一面;國民黨近來頻繁召集黨員吃吃喝喝、送小物,其訴求卻常自相矛盾或說謊,黃建賓在立法院跟隨傅崐萁投票、通過違憲法案、預算刪到離譜程度,這些事情都無法解釋,罷團雖借場地受阻、看板也難與黃建賓匹敵,但靠志工們認真拿著布條去站街口,希望號召更多民眾出來投票。
一名罷免幹部直言,罷免三階選情正逐漸熱起來,但有太多外在的不確定因素,例如颱風、關稅等需要步步為營;此外,總統賴清德的「雜質說」在基層發酵,確實成為志工上街宣講、說服民眾時的一大阻力,令人惋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