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快閃後,台東知本溫泉區洗落塵囂,劉清郎在細雨中回望今年底將退場的「富野大飯店」。「它曾經風光過,當年台灣的投資型套房酒店沒有一個成功,像是台北的芝麻酒店、財神酒店。」他凝視著「起家飯店」緩緩開口,過往點滴在腦海迅速翻頁,「富野算是唯一做起來的,而且營運到現在也是不容易了。」
頭家開講/逆旅拓荒者 富野集團董事長 劉清郎

從門外漢到上櫃飯店董座,劉清郎不斷自我挑戰。營造業出身的他,當年隻身到台東闖天下、跑工地,因被倒債誤打誤撞跨足飯店業,把爛尾樓翻身為年收3億元的人氣飯店,更趁勢打造富野集團,以平價連鎖飯店異軍突起,旗下飯店還接待過2任總統,甚至插旗海外。
近年國旅海嘯來襲,集團營收腰斬,他積極調整布局,同時逆勢拓點,等待市場回溫,再次在逆風中翻盤。

困境中開局 拓展新據點

富野集團是上市櫃觀光股的平價連鎖飯店一軍,目前旗下共有10個據點,全台版圖涵蓋台東、花蓮、台中、嘉義、高雄和台南,大多位在國內知名風景區。董事長劉清郎以穩健的經營步伐打天下,卻也不斷與逆境交手。
近年來,國內旅宿業深陷低谷,從2019年到2024年,國旅入住率大幅走跌。劉清郎也在此時調整集團布局,決定收掉難以轉型的富野大飯店,他帶著不捨口吻說:「畢竟當年建商是以套房型飯店來規劃設計,套房業主太多加上量體大,不利於品牌飯店經營。」
然而,他的拓點腳步沒因國旅疲軟而喊停,先是取得台南關子嶺勞工育樂中心的委外經營權,砸下近2億元改裝為「關子嶺富野溫泉會館」,去年4月加入集團營運。同年,還與三立集團的關係企業華立時代公司共同投資「杉原方舟」,這個文教基地坐落在台東杉原灣,前身是因爭議停擺多年的美麗灣渡假村,預計明年以主打海洋文化和自然體驗的新貌亮相。

「有機會就要創造新的據點。」劉清郎懂得在困境中開局,骨子裡的韌性和拓荒者精神,來自他的成長背景。他是嘉義農村子弟,「爸媽靠著做田、打零工討生活。」身為家中長子,他從小跟著苦幹做活,「寒暑假還做板模小工,綁模板、綑鋼筋。」後來自土木科系畢業,直接進入營造業,「跑工地很辛苦,但1個月薪資有2萬元,當時一些同學走公務體系,月薪5、6千元而已。」

把爛牌打好 翻轉上軌道
27歲那年,他決定自己出來闖江湖。「你薪水袂䆀,頭路食好勢就好。」劉清郎記得老爸憂心回應,但還是拿出農地貸款100萬元支持他創業,加上自己工作攢下的積蓄,他跟朋友開了間小營造公司。當時正值1980年代建設工程蓬勃起飛,他第一次標案就拿下南迴鐵路的台東段工程,「念工專前,我曾經在鐵路局工務課當臨時雇員。」他聊起自己的淵源和優勢,「當年在台東做營造的人很多,但是本科系專業人才並不多。」他也就此落腳當地,從公共建設到建築工程越做越大。
1996年,劉清郎承接了台東最大的工程建案,3棟飯店建築群坐落知本溫泉區,樓地板面積高達2萬2千多坪。「這個建案總工程費約有20億元,我的公司承攬了11、12億元。」他親自「撩落去」督導工班,每天有2、3百人施工。沒想到,主事的建設公司後來財務出狀況避走海外,「那時候睡不著覺,每天跳票。」身為最大債權人的他,瞬間掉入人生谷底。1999年,他聯手其他協力廠商組成自救會,硬著頭皮接手富野渡假村(後更名為富野大飯店)營運,抱著「把爛牌打好」的信念,「因為最起碼還有翻轉的機會。」

扛下爛攤子,他才發現飯店員工3、4個月沒領薪水。「如果你們願意留下來,我會慢慢付清薪資。」他展現誠意,並把飯店管理交給專業團隊,親赴泰國取經,不手軟新建SPA水療設施,甚至帶動當地業者跟進。「1年後,我就沒再掏腰包墊錢了。」他穩紮穩打將飯店推上軌道,緊接著搭上陸客團觀光熱潮,高達500多個房間,以平價策略交出住房率9成、年營收3億元的亮眼成績,前總統李登輝也曾於此下榻。

親自盯進度 整修不馬虎
為長遠布局,劉清郎陸續在知本和台東市區打造全新的「富野溫泉休閒會館」和「台東富野渡假酒店」,集團據點也向外縣市擴展,插旗台中武陵、花蓮和南台灣,當時只有少數品牌飯店的據點能覆蓋全台。2014、2015年富野連2年營收超過8億元,隔年掛牌上櫃。從門外漢到上櫃飯店老董,僅10多年就走到這一步,他露出「古意(憨厚)」的笑容說:「這要歸功團隊努力,還有抓住時機。」
杉原方舟是集團的最新據點,這一役大不同於以往的拓點模式。當年美麗灣渡假村因環評風波卡關,後來台東縣政府以6.29億元買回產權,去年委外經營招標,期許以文化教育多功能場域走出活化之路。
整修工程如火如荼啟動。這天杉原灣忽晴忽雨,劉清郎從後車廂拿出工程帽,營造起家的他一面扣緊帽帶笑著說:「車上總放了頂工地帽。」一面快步走向施工中的基地。長年遭海風鏽蝕的硬體和管線出現老化,他緊盯整建細節和進度,轉身囑咐工班:「所有環節都不能馬虎。」整修金額也由原本預估的1.5億元不斷追加,已上看3億元,他力拚明年上半年營運,因為這個基地也乘載著地方創生的願景。

陽光從雲隙撒落金燦,這一帶是台東唯一的沙岸地形,阿美族人稱它為「FUDAFUDAK」,意指閃閃發光。「女兒、兒子小時候,我也會帶他們來戲水。」這一幕勾起劉清郎的回憶。
與環境共榮 拚特色觀光
眼前的海水,潮起、潮落、再起,像是他拓展事業的軌跡。當年看好緬甸是極具潛力的亞洲新興市場,他多次考察評估後決定蓋飯店,2020年「仰光富野國際酒店」落成營運,未料接連遭逢新冠疫情和政變內戰,「目前客房單價和住房率跟預期差很多,但現金流還足夠維持自主運營。」
在逆境試煉下,他也練出「拚觀光」本事,讓高山景區由冷翻熱。去年初秋,「武陵富野渡假村」斥資3.5億元改裝重新開幕,這是富野集團再次拿下「武陵農場第二賓館OT案」,擊退晶華酒店、雄獅集團、承億文旅等強敵。他認為,團隊深耕在地多年,從環境生態共好角度切入營運,且與武陵農場、雪霸國家公園建立合作默契,因此取得第3個10年的經營權。
「當年我們去武陵設點,那時大家不看好,也沒人去標。」劉清郎苦笑說,早年通往武陵的山路不時坍方中斷,他也常被困在路上,飯店經營往往是「看天吃飯」。他深知飯店要找出區域自然人文特色,形塑旅行記憶點後勢可期,現場每天推出高山音樂會和夜間觀星活動,每年櫻、梅花季還舉辦花樹下音樂會,四季風光逐年打響名號,早期武陵每年遊客大概只有5、6萬人,後來創下40萬人次榮景,如今OT案跟著炙手可熱,引來旅遊業龍頭激烈競標。

儘管國旅住房率持續低迷,他仍抱持平常心,「低谷是做調整和改變的好時機。」今年2月,前總統蔡英文低調下榻富野溫泉休閒會館,其前身是日治時期台東廳的知本浴場,專供日本官員休憩,她親筆留下字條「富野溫泉很棒」。簡單一句話,是對飯店的肯定,也讓劉清郎帶著信心,等待滿血回歸再起。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