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當時,吳寶春頂著高雄名店的主廚頭銜,有著集團的支持,但為了這一刻風光,他磨了20多年。做麵包這條路,並非坦途,這位來自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的鄉下孩子,沒背景、沒學歷,媽媽靠著打零工、種鳳梨,辛苦養大家裡8個孩子,卻無力再供他們讀書。一張北上的慢車票,身上揣著50元,僅國中畢業、15歲的吳寶春就隻身到台北麵包店當學徒。
麵包冠軍吳寶春 崛起全記錄
2008年4月,在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稱的法國「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巴黎現場,3位台灣麵包師傅擊敗歐洲、日本等強手,奪得團體組亞軍,跌破眾人眼鏡。
其中來自高雄帕莎蒂娜烘焙坊的主廚吳寶春,更以充滿台灣味的酒釀桂圓麵包,獲得2010年「麵包大師賽」的門票。
誰也沒料到,這位身材矮小、還對麵粉過敏的麵包師傅,從那天起,便成為「台灣之光」的同義詞。
當學徒是勞力活,但吳寶春悶頭苦練,無論賺多少,每個月只留2,000元給自己生活,其他都寄回家中。他練了多年,終於站上大師傅的位置,卻發現麵包的市場在改變。台式軟綿綿的菠蘿、肉鬆、蔥花、克林姆已不能滿足消費者,那時,他認識了人生中的好友及貴人陳撫洸。
透過這位半路出家的奇才,打開了吳寶春狹隘的世界,讓他體認,光靠經驗和感覺做不成好麵包。被吳寶春形容為「亂來」的陳撫洸,用料總是不計成本、找最好的食材,原來紅酒可以揉進麵團,原來果乾也能用酒漬,這些令他覺得驚奇的手法,都來自陳撫洸的介紹。
陳撫洸帶著他認識了老麵、美食、古典樂與品酒,當兵時才開始學識字的吳寶春,第一次了解知識與品味的重要,就像開了竅,他求知若渴,努力查字典研讀日本、法國烘焙書,有機會就出國研修,而這些累積也成為他之後在世界大賽致勝的關鍵。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