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小清新之後 台灣寫實片浪潮全面啟動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目擊者》為社會寫實片舖出一條大眾口味的大路。(穀得提供)
《目擊者》為社會寫實片舖出一條大眾口味的大路。(穀得提供)
終於,我們還是走到了導演楊德昌所說的那個關卡:「我們何其幸運生在這個不幸的時代」,國片若想要活下去,就請拍出真實吧。社會寫實類型無論在日、韓或香港都無從迴避,也成為了一個會賣座的片型,觀眾明確顯露出了他們有這需要,我們是否也能接得住這股浪潮?
最近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導演黃進在宣傳電影時說:「這時代已經很難做高舉正能量或樂觀積極的電影,當黑暗已經在四周包圍你。」
香港導演黃進(右)以《一念無明》贏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編劇陳楚珩(左)期望電影可以傳達香港居民生活的真實面貌。(攝影:李鍾泉)
韓片打出一條血路 養大了觀眾的強心臟
當然不見得所有觀眾都會被他說服,但台灣的確一直有很大一群觀眾是看日本推理小說長大,同時又長期大量看日韓與歐美電影與戲劇的觀眾,這票人其實恰恰好是台灣國片無法抓住的群眾,在兩三年前,國片以溫馨勵志的路線還可以小賺,社會寫實向來是多年來都與我們無關的路線,這群難以掌握的群眾,以往若有導演想拍社會寫實題材,都會被一句「日韓電影拍社會寫實如此到位,但在台灣票房也不過如此。」而被打回去。
孔劉一手推動拍攝並主演的電影《熔爐》,引發社會對光州聽障學校性侵案件輕判的反彈,甚至引發修法。(車庫提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