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約訪之前,我3次前來探路,幾趟下來都只見到年輕老闆周揚志一人在熱烘烘的店裡烤餅、接電話,為路過的散客包餅,原來櫃台上大餅總是沒幾塊的這家店生意真好,除了傳統中式「和生餅」「蛋黃酥」有動輒吃了十幾年的老客人力挺,其它喜氣洋洋祭拜神明用的「鳳片」「壽桃」和「麵龜」,更是時間一到,就會大批地從這間小店一一出爐。
鬼月好兄弟專屬點心 出自老餅店物理學家之手
還記得我走在台北市潮州街,找到「宜和餅店」時的第一眼印象-狹小的店面兩側堆放著印了囍字的紅餅紙盒,跟人一樣高的鐵架上放滿著竹篩、掛著紅白塑膠袋,啊~這裡就是烤出友人送來給我那塊烤得鹹香厚實,還帶著洋派奶油香氣「奶酥蛋黃」的「巷仔內」老餅店。
「每年中秋節前三週,家人就開始每天忙到睡不飽,學生時期還曾幫忙到天亮直接去上學;中秋前一週,訂單早就全滿,最怕客人來拜託要求說賣他們一塊也好。」周揚志一邊揉麵糰一邊說。
還好我們提前在中秋還距離很遠之前就來拍攝(遠目),避免給店家添忙,只是,採訪這天,店裡的烤箱還是忙得不可開交,一盤盤老餅接力出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