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發問,戴宏全繼續介紹:「QR Code可以防偽、支援抽獎活動、啟動安全履歷,更能連結到雲端智慧平台,形成大數據應用,知道何種飲料受到哪些族群的歡迎,與消費者產生互動回饋。厲害的是,因為專利保護,到現在只有我們宏全能做,是我們綁住大客戶的利器。」
宏全國際去年賣出220億個瓶蓋,可繞地球16圈,以及出貨37億支寶特瓶,飲料代工12億瓶,從一個小小瓶蓋起家的宏全,做到年營收165億元,就像戴宏全說的,的確不能小看。
宏全國際是國內第一大、 大中華市場第三大飲料包材公司,創立於1969年,生產全台灣8成食品及飲料相關的瓶蓋。這家48年老公司,共有42個生產基地,遍及台、中、東南亞、非洲;統一、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台灣菸酒公司、三得利、朝日、麒麟、王老吉、加多寶、華潤怡寶等都是客戶,去年營收165億元,有「飲料界鴻海」的稱號。
戴宏全秉持父親「勿短視近利」理念,發展出獨特的10年、20年In-House、合作合資策略,長期穩健吃下一筆筆訂單。戴宏全是宏全國際第二代,宏全是父親戴清溪創立,早年戴清溪在台東地區販售藥品,1962年在家鄉彰化,拿出60萬元資本額,成立「台豐工業社」,從事藥品相關包材、瓶蓋內墊、吸管製造等,「後來找我舅舅(曹世忠)、叔叔(戴金火)、表哥(林川內)一起經營,增資成400萬元,成為原始股東一起經營,1969年更名宏全企業,4年後遷廠至彰化秀水,現在總部在台中工業區。」戴宏全說。
戴宏全說:「父親日語流利,起初向日本買設備、商社溝通都是他,改跟歐美採購後,他就偏向大方向與財務,業務開發轉由舅舅負責。舅舅以前騎摩托車拜訪客戶,從彰化到台北、最遠到花東,都不喊苦。父親退休後,舅舅擔任總裁,負責公司營運管理,我處理外國客戶溝通、談判,找東南亞和非洲等新市場,等於專業分工,共同決策。」
戴宏全在家排行老二,「原本我有一個哥哥,名字是算命師取的,但一歲不到生病早夭,到我出生,父親堅持自己命名,希望我可以宏大、安全,平安活下來,後來公司也借用我的名字。」戴宏全說。
戴宏全自小成績優異,台大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留學美國拿到企管、土木結構雙碩士,「我爸沒什麼學歷,但承襲日本教育的觀念,對家庭、工作都要求自己盡責全力以赴,也叫我們要對功課負責,從小告訴我們要有專長,才不會被淘汰,所以我有土木、結構技師資格,90年代因高考及格,在台中市政府當公務員,弟弟戴宏一則是建築師。」
戴宏全(中)曾是公務員,32歲時被父親召回接班,不斷苦學、請教,以及常跑設備商、參觀國外展覽,一點一滴學習關鍵技術。戴宏全回憶:「創立早期,是鋁蓋的天下,當時國內沒有業者會做成品,只能向西德、日本買進鋁蓋和彩色標籤,自己加工裡頭的塑膠內墊,再出貨整組瓶蓋給飲料大廠,僅能賺微薄加工費,舅舅遂進口高價鋁片,先從中小量的酒類、藥品類來回測試,花1年多時間調整,測試上百次,才終於打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1984年開始為二大廠製造鋁蓋。」
1991年,宏全已是國內最大金屬蓋製造廠,同時積極開發安全鈕爪蓋、拉環蓋、長頸鋁蓋、長頸酒蓋,「不過鋁蓋比較緊,不好開,一用力又容易被刮手,當時世界趨勢是塑蓋。」戴宏全說。
「1996年我在台中市政府工務局擔任技正,適逢食品飲料包材業蓬勃發展,公司又遇上從金屬包材往塑膠包材發展的轉捩點,時年65歲的父親想提前退休交棒,公司人手不足,叫我回去幫忙。」戴宏全說。
「鋁蓋主要技術是沖壓,塑蓋則為壓注和射出技術,天差地遠,過去多採用鋁蓋是因為難旋開,密閉性高,保氣性佳,飲料品質才能穩定,但換成塑蓋,密合過程中不能鎖太緊,因瓶口會被壓傷變形而被客訴,但也不能過鬆,等於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什麼都要從頭學。」
「一接手,我就跟舅舅去國外拜訪廠商、設備商、客戶,目標是在最快時間內把塑蓋技術學起來,也準備朝向整個寶特瓶製作,以及開始處理需要用外文溝通的國際業務,包括參加國際的包裝展、飲料展等,或是去日本東洋製罐、大洋製罐看先進製程和設備,想著如何帶進公司。」戴宏全說。
1997年,宏全設計出旋開寶特瓶蓋,會有一圈塑膠環留在瓶身上的「防盜蓋」,是全台第一家將防盜蓋用在台灣飲料瓶蓋上的廠商。
戴宏全(左)回家接班後,與任職總裁的舅舅曹世忠(右)攜手打拚,早年2人還在同個辦公室一起辦公。(宏全提供)面對由父親和舅舅打下的江山,戴宏全一切做中學,「為了能最快進入軌道,我跟舅舅學習,剛開始我們坐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我不會的技術和經驗問舅舅,舅舅看不懂的英文合約就由我來解釋,舅舅總是往前看,步調很快,他不喜歡談過去,總說:『把時間花在開創未來才是致勝關鍵!』」
老員工透露,戴宏全加入後,對外關係及談判過程變得更靈活,他舉例說:「客戶砍價太誇張時,有時戴董(戴宏全)掉頭就走,由他扮黑臉、同事扮白臉,就像賽局理論攻心計。」
2001年,宏全上市,2002年跟著統一擴大中國布局,碰上在地經營逾10年的同業中國紫江與中富二大廠,當時只專攻玻璃瓶、低階的碳酸塑蓋與標籤的宏全並不討好,「市場調研後,我們決定切入當地人難跨入、毛利較高的熱充填瓶蓋與飲料代工,並開始整合飲料業的周邊產品,如瓶蓋、瓶套、商標等,更跨足吹瓶(PET寶特瓶原是瓶胚,靠機器吹至膨脹成型)領域、生產PET寶特瓶,一條龍垂直整合讓客戶一站式購足。」
宏全二○○三年開啟飲料代工事業,現在該事業客戶包含可口可樂、統一、泰山、維他露、華潤怡寶、王老吉等,占整體營業額27%。(宏全提供)隔年,發展出In-House(駐廠生產)策略,「PET吹瓶設備由宏全投資,直接裝設於客戶工廠內,與客戶飲料充填機連線生產,所需要的瓶胚、瓶蓋、標籤等包材,由宏全供應。幫客戶省下設備、原料運費等,條件是一次簽10年以上長約,讓客戶離不開我!」
In-House奏效,加上跟著大品牌走的策略,隨著統一赴陸發展,宏全營收逐年攀高,2009年營收已破百億元,但至2013年開始,統一逐步轉單給旗下公司「統一實」,宏全一下子流失逾30億元訂單,陷入開業以來最大危機。
戴宏全說:「統一下單最高峰時,占了宏全中國的整體營收5成,2014年砍一半,2015年僅剩下3%,我緊張到睡不著;後來派出業務大將前去救援,拉進康師傅、法國達能、華潤怡寶等中外新客戶,才讓營收勉強過關,我們也學會雞蛋不能放在同一籃子裡。」
宏全從製造吸管、鋁蓋內墊起家,如今做到瓶蓋、寶特瓶身、飲料充填代工等,全球擁有42個生產基地。知情的業內人士指出:「統一和康師傅在中國存有『王不見王』的氛圍,儘管過去宏全有和康師傅接觸,但因為宏全早期選擇跟統一合作,統一抽單後,宏全以成本優勢,說服原本打算自擴產線的康師傅,簽下20年長約,每年至少供應康師傅70億個塑蓋,成為穩住中國市場的關鍵一步。」
有了這次掉單的經驗,戴宏全說:「宏全應該分散風險,加強新興市場的布局,積極開創新品,讓客戶更依賴,促使宏全研發出QR Code瓶蓋。」
2016年,宏全的中國獲利已開始轉虧為盈,「較高毛利的QR Code瓶蓋在中國也有大的進展,去年交貨15億個,今年預計可交25億個,包括東鵬、王老吉、加多寶、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康師傅等都已陸續採用,除中、台外,也積極布局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非洲的莫三比克,並在柬埔寨自創飲料品牌HONLY,未來希望能往中東、美國等地發展。」戴宏全說。
QR Code瓶蓋。防偽、支援抽獎活動、啟動安全履歷,以及連結到雲端智慧平台,形成大數據應用,擁10年專利。在宏全任職逾30年老員工觀察:「戴董對宏全國際化有莫大幫助,他在海外久,知道外國人習性,懂美式幽默,跟老外交談沒有隔閡,雖然他是高材生,對技術人員卻不會高高在上,態度親切,尊重長輩,和曹總裁(曹世忠)默契十足。」
至於子女接班,戴宏全則說:「第一代的創業者舅舅還健壯,沒有想那麼多,舅舅的兒子曹宏宇目前在宏全擔任總裁特助,我2個女兒一個在香港就業,另一個還是學生,不一定要進公司,公司朝國際企業化規模後,有專業經理人治理也很不錯!」
戴宏全一直謹記阿爸的話:「做人做事要正當正直,長遠規劃,不要短視近利。」所以宏全發展出獨特的創新模式,包括垂直整合飲料代工、合作合資,以及10年、20年In-House等策略,長期穩健地吃下一筆筆訂單。愛運動的他說:「就像運動健身無法速成,但經年累月,身體狀態漸佳,可挑戰的極限越高,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戴宏全熱愛運動,是業界少數參加鐵人三項的老闆,他說運動能讓人愉悅,不去鑽牛角尖。(宏全提供)側記:三鐵董事長
戴宏全雖年過半百,看起來卻只有40出頭,他靠運動維持結實身材,還透露曾經練出6塊肌與人魚線。
他是業界少數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的老闆,他說:「21年前接下父親事業,因為工作壓力和應酬變胖不少,體力也差很多,驚覺後,就逼自己要運動健身,另一方面,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安多酚,可以讓自己開心,不要鑽牛角尖。」
鮮少打小白球的他,喜歡登山、跑步,就算出國,包包裡也一定有雙慢跑鞋,用跑步去認識一座座城市的美,他也喜愛登山攻頂,從高處看見台灣的美,並挑戰自我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