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關掉27年家業氣壞父親 異地再圓父親夢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傅青炫從小在父親的磅秤工廠長大,儘管是念政治、企管畢業,但對於衡器的製造技術和產業趨勢都有高度敏感性。
傅青炫從小在父親的磅秤工廠長大,儘管是念政治、企管畢業,但對於衡器的製造技術和產業趨勢都有高度敏感性。
台衡的產品涵蓋工業、商業、醫療和實驗室應用的衡器,出口到美、加、英、法、德、義、澳、伊朗、南非等80多國,也幫德國碧彩、美國Ricelake、西班牙Dibal、日本新光等大廠代工,在全球衡器業占有重要地位。
隆揚則主要生產導電材料,包含導電膠帶、導電泡棉、電磁波吸收體、散熱材和絕緣材料等,可解決電磁波干擾與靜電問題,是該行業中極少數能擁有上游原材料製造、中游模切加工,以及下游對客戶提供技術支援的廠商;產品可應用於電腦、電視、車用電子、醫療儀器,甚至機能衣服上,市面上眾多知名IT品牌多是其客戶。
智慧型衡器目前已在俄羅斯最大超市Lenta試點,圖中的老婦人正在使用的為鼎炫磅秤,右邊為德國碧彩產品,功能差不多價格差一半。(鼎炫提供)
傅青炫出生於台北,家中有4個小孩,他排行老么,父親傅國璋在1968年創辦「台灣衡器工廠」,傅青炫說:「爸爸負責工廠,媽媽負責管銷售,我從小在工廠長大,跟在師傅旁邊看,寒暑假都去打工,公司鼎盛時超過20個師傅,在北部業界小有名氣。」
傅青炫的父親傅國璋在1968年創辦「台灣衡器工廠」,因未跟上產業轉型,被市場淘汰,傅青炫赴中國東山再起,謹記這次教訓。(鼎炫提供)
1995年,台灣衡器工廠因固守傳統機械式磅秤,沒跟上電子式磅秤轉型,生意每況愈下。
「我原本念政治系,出國留學讀MBA,父親1通電話說哥、姊沒人願意接班,要把工廠交給我。我回家硬撐1年多,月月打平賺不到錢,鬧家庭革命後決定關廠,氣得老爸很久不跟我說話。」傅青炫說。
關廠後,傅青炫做起衡器貿易,「我看上中國勞動力便宜,市場也大,1998年拎著一卡皮箱,帶著30萬美元積蓄到昆山設衡器工廠,沿用舊名台衡。剛創業時,生意不好,沒什麼訂單,每晚都很痛苦,不知道明天要叫員工做什麼?只能一直想idea,讓員工試著研發各類電子秤。」他又說:「儘管不斷推出新品,但當時在中國生產的電子秤,得不到歐美客信任,很難打進高端市場,只有零星中國廠家願意買單。」
2、3年後,傅青炫回台參加台北國際電子展覽會(TAITRONICS),「我租了個最小攤位,遇上英國衡器大廠Adam Equipment的採購,對方見我能用英文溝通,提出軟體與規格修改,並要求需取得歐盟認證,我全數答應。」在還沒有人敢從大陸採購的年代,Adam就下大單給他,是台衡第1個國外大客戶,之後台衡也幫Adam從歐洲戰場,擴大到美國和非洲。
傅青炫(右1)和哥哥、姊姊從小在工廠長大,寒暑假都去打工,最後排中為其父傅國璋,前排中為傅青炫的奶奶。(鼎炫提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