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道之後就一直想寫祖父的故事,但當時對自己的筆力沒有把握,因為一定會涉及1930年代中國大陸還有戰爭、或國共兩黨和抗日戰爭,我不曉得自己也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東山彰良番外篇】作家要陪著手上的故事走到底
2015年,台裔作家東山彰良榮獲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賞」,題材以父祖輩為取材對象,並涉及1930年代的中國大陸,以及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等背景。雖然是看似沉重的歷史題材,但東山彰良利用推理小說的框架和黑色幽默的筆觸,讓閱讀過程生動又流暢,一路跟著主人翁緊張到結局。東山彰良說,這部作品蘊釀了很久,卻只花了3個月就寫完了,相較於以往的小說,這次寫得很輕鬆。關於寫作的動機和過程,他是這麼說的:
2013年,我出版了一本小說叫作《黑騎士》,沒有翻譯成中文,這本小說對我來說很重要,寫這本之前,我寫小說都有一種不太純粹的方法。因為要養家賺錢,最好的辦法就是寫出一本小說很暢銷,改拍成電影,連帶的書會賣得更好,我一直抱著這種念頭。在寫小說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故事的分歧點,到了這個點上,比如說,最好的發展應該是要往右邊這個方向去寫,可是一旦往右邊走,故事會愈滾愈大,萬一改拍成電影,恐怕沒辦法在2小時以內搞定,於是我就改變方向往左邊去寫。
我寫小說始終有這種念頭,就是以「改拍電影的分量」為前提來寫,可是一直寫、一直寫,又賣得不是很好。直到《黑騎士》這本小說,我心裡想,反正已經賣得差了,乾脆不要多想,純粹好好寫小說就好,如果又遇到故事的分歧點,小說應該怎麼走就怎麼走,不要理會篇幅變得多長。寫這本小說的過程,我終於學到這一點,也就是說,作家不應該故意把小說寫完,小說要結束的話就會結束,作家應該陪著手上這個故事一路走到底。
寫完《黑騎士》以後,我對自己的筆力有了一點把握,就決定開始為原先想替祖父寫的小說做準備,不過嚴格說來,裡面的主人翁不是我祖父,而是我父親的成長故事,況且台北是我很熟悉的地方,我打算先寫出《流》當作日後更上一層樓的練習。所以一開始,我並沒有抱著多大覺悟一定要寫一本很棒的小說,只是輕輕鬆鬆就寫下去,裡面有太多故事是實際上發生在我們家裡、或我的身上,這本小說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備忘錄,如果我的家人來讀,肯定會想起來某件事是哪時候發生的,像是一種提醒吧。
我花了很長時間蒐集資料,比如去中國大陸就會買一些相關書籍。故事最有趣的部份是在葉秋生的成長過程,以及家中發生的大小事。對我來說,一樁命案從開始到解決的推理過程,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只是帶給讀者繼續看下去的動力,我想描述的是主人翁在其中的成長歷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