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餘生的駱以軍,病後一度瘦到93公斤,夢遊暴食的副作用仍沒放過他,如今又回到104公斤。他還有力氣說笑話,「如果我真的走了,《匡超人》就是我的遺作,出版社就賺翻了。」小說家用作品預支自己的壽命,彷彿在不朽的作品面前,連死神都要向他低頭。
心肌損傷路倒 新作差一點成為遺作

說到那場生死劫,駱以軍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也不知道自己路倒多久,直到醒來以後,一個人搭計程車去醫院,才知道是心肌損傷。倒下那一刻,心中掛念什麼?駱以軍說,除了放不下家人,「我欠自己一本非常好的長篇小說。」怕心臟病再發作,他出門隨身帶著藥。但今天,說著說著,駱以軍本要從口袋拿藥給我們看,卻發現自己忘了帶,讓人捏一把冷汗。
為友叫屈 情義相挺
死亡對他這一代的寫作者並不陌生,前有邱妙津、黃國峻、袁哲生,都是自殺。「那時候,我們都說下一個就是他了。」小說家陳雪說駱以軍愛才,2人認識20多年來,不曾見他為自己的事動怒,多是為別人抱不平。甚至在她大病時,許諾折壽10年。好友炮輝也說,朋友去愛爾蘭參加文學營經費不足,駱以軍也沒錢,硬是想辦法匯了2萬元過去。近年出版景氣越來越差,作家蔡俊傑說,駱以軍把他的書當自己的書似的,絞盡腦汁思考宣傳手法、跑獨立書店,也承接年輕創作者會有的徬徨,「就像軍隊要撤退了,他擋在那個關鍵路口說,你們快走,往更好的地方去,不要後輩經歷重複的痛苦。」

「我36、7歲時,哲生過世了,國峻也走了,是我們沒有保護好。」不知道是否這個緣故,駱以軍總鼓勵年輕寫作者要有耐心,不要急。書店常見駱以軍為年輕作家掛名撰序推薦。「一序之恩,一讚評之恩,一出書之恩,一發表之恩,每個環節都是你能不能出人頭地的恩人。」駱以軍過往像梵谷一樣以燃燒回報文學,但他不只是梵谷,還得擔下梵谷弟弟西奧的責任,扮演從不間斷地資助創作者的後援軍角色。
廢材老爸 掛網看劇
2011年接觸網路,駱以軍說:「一部小說投資幾年,大概有幾千個人看,可是寫臉書,一個晚上就有幾千人看。」他長期用筆寫稿,不熟打字,只好用一根手指打字,在臉書上自娛娛人,寫童言童語的小兒子、週遭發生的倒楣事,臉書有10萬人追蹤,微博超過70萬名粉絲。
有次,臉友請他幫忙,鼓勵因為骨癌要截肢的朋友,祝病友生日快樂。駱以軍看了那人的臉書,發現他是很堅強的人,也是很好的老師。「我的小說不知道能否給人這樣的能量?我的臉書卻可以。這讓我很疑惑。」寫小說做不到的,臉書竟然有效,那小說還有存在的必要嗎?2012年《壹週刊》專欄遭停,駱以軍的經濟雪上加霜,便濫接演講邀稿,台灣文學創作者的普遍困境欺身而來,他推敲:「我可能是這樣奔波勞累,才會接連大病。」
駱以軍小檔案
- 1967 生於新北市永和區
- 1992 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畢業
- 1995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研究所畢業
- 2000 獲台北文學獎
- 2001 父親過世,小兒子誕生,出版《遣悲懷》
- 2007 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 2009 獲台灣文學獎
- 2010 獲第三屆紅樓夢獎
- 主要著作:《第3個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懷》《西夏旅館》《女兒》《匡超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