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米不能只是訴諸情感,「找米獵人」顧瑋、馮忠恬和陸莉莉還想要為米做更多事情,於是擅長採訪編輯的馮忠恬把找米歷程紀錄在她們獨立發行雜誌《米通訊》;好手藝的陸莉莉炊煮紀錄各式米種的口感,並與前「風流小館」主廚Dana一起研發「泔米食堂」季節餐點;也是顧瑋創辦的食物品牌「土生土長」更是米的保存食品牌,以米研發各式點心,開啓人們對米的更多想像。
【找米獵人】從一粒米帶出一個飲食循環 找米獵人的米食想像力
在台灣,有一支稻米探險隊,餐廳「泔米食堂」和獨立雜誌《米通信》創辦人顧瑋與她的夥伴馮忠恬、陸莉莉翻山越嶺找尋好米, 她們拜訪農人,印證人與土地依存的情感,也前進農會及農改場,利用儀器為好米打分數,以科學方式破解米飯好吃的秘密。
這群女生尋米幾千里,因為稻米展開了一場奇幻冒險記。
為了找尋好米,她們環台找米跋涉幾千公里,同時思考米飯除了出現在一日三餐的位置,是不是出現在24小時的其它時段也能合理。顧瑋指出:「我們在想,米除了直接煮成飯,其實可以透過加工,變成不同的米食,然後進入我們一天不同的時段。」於是土生土長品牌研發的「發芽雜穀鬆餅粉」跟「發芽雜穀米香穀片」,就是在思考食材運用和體貼食用者的思維下出現。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