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制服番外篇】卡其、白衣、百褶裙…那些年的制服長這樣會員專區財經理財中美牌學生服第3代蔡佳霖(右)與弟弟蔡旺達(左),將老家改為制服故事館,推廣制服文化。文 邱莞仁攝影陳俊銘影音何懿原陳岳威曾貴禎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9.13 10: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中美牌學生服台灣老店紡織業制服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從各色色彩鮮豔的制服上衣,到受英式、日式文化影響的格紋裙、水手領,如今台灣的校園制服早已解禁、百家爭鳴,其實,早在30多年前,學生制服只有卡其服、白衣黑裙可以選擇。30多年前,制服尚未解禁前,白衣藍裙是台灣女學生的制服基本款式。「1968年的時候台灣推動第一次教育改革,除了私立學校可以自訂校服款式,所有台灣公立學校的制服都是一致的,男學生統一穿卡其服,女學生統一穿白色上衣,搭配藍色或黑色的百褶裙。」站在老家改建、位於台南信義街上的中美牌學生服故事館裡,第3代蔡佳霖拿出幾件30多年前的傳統制服,娓娓道來台灣學生制服的演進史。蔡佳霖指出,當時因制服款式簡單、統一,生產過程相對簡單,「後來1984年政府開放校服禁令,授權各校可以自訂校服款式,除了少數各地的一中、女中還保留傳統款式外,各校校服樣式開始大鳴大放,制服廠也與時俱進,跟著生產新式的制服。」校服解禁後,台灣制服款式頗受英式、日式風格影響。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