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英國脫歐烏雲大 歐元區及英國基金小心為上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英國金融業一向被視為優越的象徵,但在梅伊二度申請延後脫歐後,英國在國際間的信用危機已蔓延。(東方IC)
英國金融業一向被視為優越的象徵,但在梅伊二度申請延後脫歐後,英國在國際間的信用危機已蔓延。(東方IC)
川普親口說出中美貿易戰4週內搞定,黑天鵝終於被撲殺,股市春天要來了嗎?不,投資恐怕要先聚焦在本週(12日)的英國脫歐到期,雖然可預見此時程會被延期,不過,英國的游移不定不但付出龐大損耗,歐元在投資人心中的地位也出現信心缺角。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與英國,各有難題。
中國在貿易戰影響下要付出多大代價很快就會得知,但政府肯定得努力避免經濟硬著陸。德國則在新排放標準下出現明顯的汽車業放緩,日本的東奧題材尚未有明顯助益,如果英國硬脫歐,美國將很難獨善其身,屆時就是全球經濟衰退的警鐘。
英國 2018年GDP預估為2.66兆美元,但根據高盛估計,自從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已令英國每週損失近6億英鎊,其中以金融業最明顯。
僅次於華爾街的倫敦金融中心,在過去2年陸續移出近5,000個工作機會到歐陸各地,資金移出高達8,000億英鎊,一如Fed的動向動見觀瞻,全世界固定收益商品與利率幾乎都與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連動,英鎊在過去2年大貶近10%,如此動盪自然嚴重衝擊金融市場穩定。

企業撤離 效應陸續浮現

過往英國金融業一向被認為是最優越與可靠的象徵,但在梅伊二度申請延後脫歐,以及脫歐協議三度遭國會否決後,英國在國際間的信用危機已蔓延。且因為全球都將注意力集中到歐元區,投資市場會更清楚發現,就算沒有英國硬脫歐這顆未爆彈,歐元區的衰退也非常嚴重,近期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陷入負利率即是一例。
一旦英國硬脫歐,雙邊的進出口關稅如何談判,又是一門互相勒索的大學問,所以包括Sony、Dyson、Honda、Panasonic等國際企業已撤離英國,相關的工作流失、貿易損失,未來都會陸續浮現。
因此當市場對中美貿易戰終於到尾聲而感到振奮的同時,仍要保持戒心,12日的脫歐期限一定會延期,但5月23日歐盟將舉行議會選舉,英國在決定脫歐的情況下如何發言、能否服眾,值得關注。
英國股市今年來上漲超過10%,主要受益於油價大漲帶動如英國石油公司與殼牌集團等上漲,加上脫歐衝擊被延期的激勵。不過,戲總要落幕,就算12日通過延後,讓市場短線演出慶祝行情,也該逢高獲利了結,更何況國內投資人參與歐元區與英國市場多用基金形式,難以短線進出,既然長線烏雲太大,相關基金還是小心為妙。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