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台橋梁超過兩萬座,橋梁目視檢測經費差異甚大。台北市與省道的單價集中於每平方米20~60元,「但也有其他單位是2、3元左右。」張嘉峰說,立委批評目視法過於簡陋,但執行檢測要考量的面向廣泛,在考量實務操作與經費下,才會先選擇快速、操作容易的目視檢測,「而且目視檢測並非橋梁檢測的全部。」
【探究南方澳斷橋5】造橋舖路拚政績 橋梁檢測費每平方米僅2元

根據統計,公路總局至2018年止,轄下管理的橋梁就有將近4000座。於養護而言是極為沉重的負擔。近年運研所為修正橋梁管理制度,多次召開討論會議,席中所有單位的共同心聲是:檢測經費過少。

張嘉峰強調,落實定期目視檢測,可協助主管機關掌握橋梁各構件劣化狀況,一旦對橋梁的系統跟構件「有疑慮」,理當進入第二階段,用儀器做破壞或非破壞性的詳細檢測,並進行安全評估。待確認狀況後,再進行維修與補強。
事實上,不止台灣,目視檢測在美國、日本都是橋梁檢測的第一道防線。目視檢測的目的,是為了儘早發現橋梁異狀以利後續維護、確保橋梁良好狀態,當構件有疑慮時,就會採專案進行後續維護,包括詳細檢測、安全評估,乃至於監測。

橋梁檢測是國家重要基礎建設,而確保橋梁安全的檢測則是高度專業的工作,「但對行政部門,尤其地方政府來說,鋪橋造路才是政績,把經費花在這裡,政績難以突顯。」
這次事故,讓交通部承諾檢測預算「不夠就加」,張嘉峰除期盼相關預算能真正完備,也建議交通部應進行橋梁清查,避免漏列。各單位更應針對所有轄管特殊橋梁研提出符合其特性的檢測標準,建立獨立公正的第三方檢核機制、落實部頒《公路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才讓南方澳跨港大橋事故,不再重演。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