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日子。這天,71歲的作家曾心儀,在景美人權紀念園區(當年關押、審判美麗島政治犯的警總看守所),仰望高牆上的鐵絲網,天氣是陰,周遭很安靜,她的左眼因用眼過度產生病變而貼著眼罩,眼淚從右眼滑落。70歲的「施明德前妻」艾琳達,拄著拐杖蹣跚走在斑駁水泥地,張望當年囚禁革命同志的空間,沉默無語。
【革命的女人1】她們站在遊行第一線 歷史卻只記得站在後頭的男人
「美麗島事件」40週年了,報章媒體熱鬧地紀念這個台灣民主運動的里程碑,然而戒嚴時期的黨外運動,女人總是站在抗爭第一線,歷史卻往往只記得站在後頭的男人。
作家曾心儀和學者艾琳達,在極權統治與父權社會的壓迫下,雙雙跳脫傳統家庭,讓自己捲入歷史的漩渦。社會氛圍越是壓抑,情感流動越是激烈,她們嘗到革命的激情,卻也犧牲了自己的愛情與家庭。
當革命浪潮退去,有人享盡掌聲鎂光燈,有人在暗處舔舐傷痕,選擇這條孤獨而艱難的道路,女人們始終沒有後悔。
那麼多(受難者)家屬需要幫忙,需要展開救援,我不死就可以多做一點事。
在這布滿歷史傷痕的肅穆場所,2個女人相見,有話不完的當年事。「妳被抓到後,她們(政治犯太太們)就通知我,幾個女生去妳家整理妳的衣服行李。」曾心儀說。「哇!我不知道妳也有去。」「警察罵我們動作慢,我就罵他為什麼不把琳達放回來,讓她自己整理?他就把我抓到大安分局,說我妨礙公務辱罵警察。」「對!她很會罵警察的。」艾琳達轉過頭來,向我們補充說明。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