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來襲那幾日,阿生(化名)雅房裡的風扇仍嘎嘎地轉動,但房裡空氣黏膩,風扇顯得徒勞無功。「這種天誰要開電扇,又不是瘋了,可是不開就會有一股味,聞了難過。」額上的皺紋讓63歲的阿生看起來像總蹙著眉,他轉頭望著門口來客,「都不好意思問你有沒有聞到那股臭味。」
【時代現場】酸臭之屋 弱勢族群的無奈選擇
明眼人一看便搖頭的違建或矮樓,在租賃市場上卻是搶手貨,被主流租屋市場排除的中高齡人口、收入不穩定的非典型就業者,和仰賴福利身份補助過活的弱勢族群,全得依靠這樣的房舍來提供遮風避雨之處,脫離流浪在街邊的生活。
在台北車站外頭睡了30年的阿丁,如今終於租得起屋。矮樓裡一張雙人床便佔滿房間的小雅房,成了他的家,一眼便能望穿的房裡掛著他從社會局領來的外套、毛巾,一床薄被鋪在角落,「這裡比車站好多了,關起門有自己的房間可以睡覺。」
蝸居陋室 靠補助度日
阿生的家在萬華一處巷子裡。幾次轉彎後到了巷底以為無路可進時,再由死胡同左邊一個小洞低身鑽入,便是阿生賃租那幢搭得歪斜的3層樓房。牆上爬滿電線,昏黃燈泡在頂上搖晃,沒了門的共用廁所飄出尿騷,往2樓的樓梯每一級都砌得高低不等,輕薄的夾板隔間,輕易便能聽見隔壁洩出的電視聲。
人才鑽進洞裡,便聞到阿生說的那股味兒。那是以老菸槍身上的煙味為基底,佐以排泄物、動物屍體和食物腐敗的酸味,和長年不透風累積下的霉味而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