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容資質聰明,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的班長,初中聯考是女狀元,高中是樂隊隊長,很出風頭。「我都是台中女中的代表,那時很多救國團活動,我當主席、主持人,對從政有興趣。」哥哥知道父親遺言,但不干涉,建議想從政就去讀法律,她高中以第一名畢業保送台大法律系。
【思念像是一道橋3】台大法律高材生放棄從政 數學奇才姊姊做裁縫養家

談父親的生平,也就談了台灣人的歷史。父親經歷國民黨的土地改革,祖輩留下的田產被政府剝奪,沒能守住,私下常叨念國民黨是「土匪仔政府」,為顧地方不得不與國民黨周旋,內心衝突就化為在世時向母親、兄姊們交代的遺言。

有心從政的學霸少女,1970年自台大法律系畢業,同屆同學有謝長廷夫婦,學弟妹是陳水扁、馬英九以及蔡英文,左右台灣政壇20年。在當年,「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是一股風潮,她這般成績亮眼的人即便沒出國,也該是進司法或法律界。然而人生履歷轉了彎,畢業後跟同學結婚,丈夫是台南人,夫妻倆回台南當老師,經營語文中心。
畢業放棄從政 府城開語文班
放棄從政,是認為台灣政治太過動盪。想過當法官,但政治情勢難以獨立審判,當年司法、法律界多賄賂,風氣極差,她說自己遺傳了家族個性,「是非分明,嫉惡如仇。」自認必招牢獄之禍,所以放棄,本來規劃出國留學當學者,但終究沒出國。
家族中除了她與大姊,全都依父親遺言移民國外,母親也要她將三個女兒送出國,當年沒有適合的英語師資,她自己教女兒英語,因此開了語文中心。那妳怎麼沒移民?她臉露複雜神情,「因為我不能出國。」

她成為家族中少數留在台灣的人,因此保存了父親的遺物。二姊李麗容希望子孫能知家族歷史,她擅寫文章及故人略歷,便囑託她寫父親的一生。故人略歷講究用思念與妥貼字句,來帶出一個人一生的特殊之處。
所以聊到過世的母親:「逆來順受,溫柔豁達,很少講悲傷的事情。她常說:『遇到就是要面對。』有一次我打破碗,我媽媽說站著別動,已經損失了,若是又踩到,腳受傷,等於損失二次,所以我們從小被訓練,遇到事情就是要處理,面對現實。」
所以聊到二姊臨終前,她去見最後一面,在彌留的二姊耳旁,說父親的生平寫好了,二姊無法言語,用流淚的方式告訴她知道了,她情緒平穩,但滿懷情感:「二姊像媽媽,又像老師。她高中畢業時爸爸開始生病,她不上大學,做裁縫幫忙家裡,數學老師說她是數學奇才,特地來家裡勸爸爸讓她考大學。爸爸過世後,她擔起家裡經濟。我們每一個人對二姊都非常敬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