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我們仨番外篇】同志家庭適不適合育兒 實務上該如何評估?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王振圍、陳俊儒通過漫長繁複的專業評估程序,被認可為合格爸爸並收養了女兒肉肉。
王振圍、陳俊儒通過漫長繁複的專業評估程序,被認可為合格爸爸並收養了女兒肉肉。
台灣至今同志收養家庭案例並不多,由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及收出養相關法規至2012年才修法,單身者不分性傾向也可以成為好的收養人,同志社群晚近才意識到這是育兒的可能性。在這之前,台灣已有海外人工生殖成功案例,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開始統整資訊、與想成為家長的同志社群分享。
秘書長黎璿萍說:「修法後,內政部找了我們跟媒合機構開會,那時的氣氛是很多機構不知道怎麼做,我們也會擔心:機構能不能適當評估同志收養人?會不會歧視?跟異性戀不同?社群內部也會討論需不需要出櫃?成為收養人與性傾向的關係是什麼?後來理解評估家庭支持系統、應對生命重大事件的能力時,親密關係史很重要,這影響到如何跟小孩建立依附關係、如何處理創傷、失落,因此很難把性傾向抽離。」
過往經驗不足時,曾發生過同志收養人沒有出櫃,但社工經過專業訓練,會感到有所隱瞞,或是質疑收養人為何這麼年輕就選擇收養,評估指標就會出現問題。對收養機構而言,社工們也花了一段時間學習怎麼評估同志收養人。
兒童福利聯盟收出養主任李芳玲說:「單身申請一直都有,但以前不會特別去看性傾向,2012年修法後我們諮詢性別專家,他們建議一開始申請表格就可以詢問性傾向,工作過程中我們也盡可能看到這個同志家庭的需求是什麼?孩子進去後合不合適?主要是預防收養失敗,孩子被帶來帶去。我們表現出友善態度,同志不會被機構歧視,在評估的時候不會被加上刻板印象,那時就開始這樣做。」
她說,同婚專法通過後,單身同志申請量其實沒有增加,兒盟一年有180至200個家庭來申請收養,其中單身申請者不到5%。這顯示法案通過目前並沒有改變同志收養小孩的觀念。但這二年發現,可以接受單身或同志的出養方漸漸變多,有將近一半的出養人願意讓孩子到同志家庭。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