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政治學5】候選人逢廟就拜 鼎盛香火不等於選票

mm-logo會員專區文化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藍綠政治人物都希望藉宗教平台開拓支持群體。圖中主祭者為前總統馬英九。
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藍綠政治人物都希望藉宗教平台開拓支持群體。圖中主祭者為前總統馬英九。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大甲媽祖緊接著起駕遶境。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蒂固,也因而成為政治力量的宣傳平台。過去幾次選舉,外界關心宮廟對於民眾投票行為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但熟悉宮廟文化的人都曉得,宮廟作為開展地方關係、人脈連結的鎖匙,同時也是龍蛇雜處的社會縮影,「從來不會是一個人說了算。」
雲林北港武德宮的主委林安樂聊起一位熟識的朋友,本是地方鄉紳,後有意角逐議員,便去當地頗負盛名的宮廟擔任主委,「他想說要選舉嘛,當個宮廟幹部比較容易被更多人看見。」但連著兩次落選,「所以你說這樣宮廟能影響政治?真那麼厲害,10個宮廟不就可以革命了。」說完,整桌人都笑了。
地方政治與宮廟總被聯想在一塊,像是2018年地方選舉,藍天翻轉綠地,國民黨拿下15席直轄市與縣市長,再加上當年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崛起,一時間媒體紛紛臆測,是否地方派系與宮廟系統調兵得宜,讓國民黨能有此成績;去年總統大選前10天,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和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等宮廟頭人紛紛表態支持蔡英文,又讓外界猜想,這一表態,背後是否暗示民進黨成功拔樁。

宮廟引路 前進地方政治圈

熟知宮廟文化的人每每聽到這類臆測,不分藍綠皆是一副不以為然地表情,一人一語駁倒風聲:「我連自己小孩都影響不了了,是要怎麼影響信徒的投票傾向?」、「我們這裡宮廟主委投藍的,但他小孩也是整天在罵國民黨候選人是草包。」、「民間信仰的特色是,一個人可能同時拜媽祖也拜關公,宮廟如果真有影響,那信徒是要聽哪個神的?」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