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小心存3】第一金、玉山金存不停 達人:現在才開始有危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對金融業來說淨利差雖暫時不再降低,但長線獲利仍有隱憂。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
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對金融業來說淨利差雖暫時不再降低,但長線獲利仍有隱憂。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
受肺炎疫情衝擊,全球主要央行競相降息,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日本及歐洲央行甚至出現負利率,嚴重侵蝕銀行獲利;最明顯的例子,即匯豐銀行為樽節支出,今年計畫全球裁員3.5萬人,透露未來金融股營運壓力,將面臨極大挑戰。
坊間投資成功故事,激勵不少家庭主婦及上班族,以「有錢就存一點金融股」方式,累積養老本錢。但全球負利率趨勢,將壓縮銀行、壽險獲利,長期來看不但可能影響日後配息水準,歐洲、日本銀行股表現更在負利率環境下,表現落後大盤,銀行想要在股市中籌資,未來恐怕都不容易。
還在執著只存金融股的投資人,此時就要特別注意兩件事,一是存股時機、另一是對「成本」的迷思。若沒有健全的投資心理素質,日後便容易因為金融股獲利下滑、配息縮水,或股價疲軟而打消存股念頭。
「很多存股達人能致富,根本原因是『時機』夠好,趁著幾年前金融股低檔時大量布局,但當股價持續墊高,後面再進場存股的人,要看到長期複利效果,時間就必須拉得更長,這樣一來,投資過程中的大環境變數也會跟著增加。」財經作家張弘昌指出。
另外,投資人心中常被「持股成本」所牽絆,平均存股成本越高,心中過不去的坎就越高。最明顯的例子,是今年3月因疫情帶來的全球股災,打亂投資人存股計畫;「3月19日當天超過700檔股票跌停,很多原本要存股的散戶,看著獲利一路縮水,帳面轉虧,受不了心理壓力殺低股票,存股最後功虧一簣。」
張弘昌指出,這一切其實都是心中「持股成本」在作祟;或許當大環境明顯不利金融股時,投資人更該做的,是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而非一頭熱的跟存金融股。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