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央行政策風向球1/央行利率6連凍 楊金龍兩大策略因應產業M型化
2025.09.19 05:28
聯準會(Fed)於美國時間週三(台灣時間週四凌晨),將聯邦資金利率下調1碼至4%至4.25%的區間,正式啟動今年首次降息。央行也在週四(18日)下午2點,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理事會一致同意維持利率不變。

財經理財
央行政策風向球2/央行依舊不放水 楊金龍不鬆綁房市理由曝光
2025.09.19 05:28
「資金水龍頭不開!」央行於本季理監事會決議,延續現行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僅未「隨美降息」,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也未如市場預期鬆綁,主因在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過高」,央行總裁楊金龍亦強調:「房地產風險仍在」,並指目前雖未放寬房市,但將密切關注。

財經理財
央行政策風向球3/管制未鬆綁新青安困境何解? 央行提三解方業者怎麼看
2025.09.19 05:28
面對「新青安房貸荒」,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本季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提出三解方,包含1.公股行庫新承做新青安貸款可排除銀行法72條之2限制、2.公股銀行可多吸收存款、3.民營銀增加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惟建商並不買單,並指「一點幫助都沒有」。

財經理財
新青安鬆綁真相2/房貸利率回不去了! 專家:首購族留意3大風險
2025.09.12 05:28
政府放寬新青安專案,排除在《銀行法》72-2條的限制,為首購族開出一條水路,然而,能否順利交屋,仍取決於利率、銀行鑑價、核貸條件等因素;專家提醒,新青安專案的1,000萬房貸金額並非人人吃得到,統計數據可看出,平均每戶核貸772萬元,而一般房貸利率也回不去了,目前都要2.5%起跳,再加上銀行鑑價追不上成交價的雙重擠壓之下,民眾自備款仍要多準備,因應資金缺口。

財經理財
新青安鬆綁真相3/換屋族18個月緩衝是開設人道走廊? 專家提3招避資金斷鏈
2025.09.12 05:28
央行政策鬆綁,對於換屋族「先買後賣」的切結期限,從原本的1年放寬到18個月,市場熱議是為換屋族開闢一條「人道走廊」,有更充裕的時間賣掉舊屋,且避開第2戶的限貸限制。然而,實際執行持續面臨挑戰,銀行收切結書的意願仍低,恐怕只是紙上福利,政策雖放寬,但流程業務並未同步調整,仍難紓解換屋族的痛點。專家提醒,換屋族採取「先賣後買」才是上策,避免財務風險與交屋糾紛。

時事
鏡評/交屋海嘯與房貸瓶頸
2025.09.11 05:28
4週前,〈鏡評〉以「拯救新青安首購族」為標題,呼籲政府出手打通民眾購屋貸款困難的瓶頸,這對社會、政治與金融的穩定極為重要,絕對不能等閒視之,政府必須針對特定族群「做細工」,既要安撫購屋者不安的情緒,也必須在維護金融安全、避免銀行壞帳暴增的前提下,協助實際購屋者取得貸款。

時事
泰國房市陷「百年最糟」危機!業者自砍百萬救命 脫離低谷恐拖到2年後
2025.08.26 11:34
近年台灣大批網紅跑去曼谷買房,宣稱投報率好又CP值高,沒想到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罕見重創,從曼谷市中心的豪華公寓到郊區住宅工地,成交量急凍,專家直言這是「百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時事
鏡評/拯救新青安首購族
2025.08.14 06:28
金管會上週四宣布,要求銀行公會與各銀行總行都要設立「單一申訴窗口」,針對「首購」「自住」以及「已承諾」的購房者提供協助。政府出手協助民眾處理購屋貸款困難的問題,對於社會、政治與金融的穩定極為重要,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財經理財
卡貸風暴1/29年最大交屋潮撞上限貸緊箍咒 自住需求民眾成苦主
2025.08.07 05:28
當史上最嚴的限貸緊箍咒,強碰29年來最大交屋潮,等待交屋的民眾一夕間成了房貸受災戶。原本說好的「整批房貸」,被銀行臨時放鴿子;也有人遇上建商資金斷鏈跑路,慘變爛尾樓孤兒;更有人卡在成屋鑑價保守、放款水位吃緊,苦等排撥仍貸不到錢,最終被迫違約斷頭。政府打炒房,卻誤傷了無辜自住客,一場前所未見的房市糾紛風暴,正在全面引爆。

財經理財
新台幣狂升2.6角!逼近3年高點 央行出手調節但未阻強升
2025.06.13 08:07
美國最新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引發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提前降息,導致美元指數昨(12日)重挫0.78%。受到美元走弱激勵,亞幣全面走揚,新台幣匯率盤中一度大升2.95角,最高衝上29.625元。雖然中央銀行進場調節,但力道有限,終場新台幣升值2.6角,以29.66元作收,創下將近3年來新高紀錄。

財經理財
鏡論/財金文盲知多少
2025.05.29 07:28
突然之間,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了。此事大頭大腦,卻是波折起伏。波折主要有三,先是國發會一槌定音,說台灣不需這玩意兒,但後來卻髮夾轉彎,否定句變成肯定句;其次,掌舵操盤人才不好找;最後,從哪兒挖銀子、砸鈔票,去堆砌這基金?

時事
鏡評/請巴菲特來操盤主權基金
2025.05.29 07:28
國家主權基金是一台夢幻機器,操作得好,可以創造巨大的利益,讓國民生活無憂,強化國家戰略地位;但是制度設計不當,卻會淪為政治黨派利益分贓的超大型肉桶。台灣要設立主權基金,必須設計出符合「全民信賴,財務透明、專業團隊、創造長期增長」4大原則的制度,「請巴菲特來操盤」當然只是個比喻,卻值得賴總統與行政團隊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