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退休攻略12】定期定額20年 數學老師買基金年領百萬息收會員專區財經理財數學老師黃惠玲將百萬元基金配息,持續滾入投資市場。文 劉以親攝影董孟航王均峰繪圖|欒昀茜發布時間 2020.11.27 06: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6 臺北時間黃惠玲投資理財投資數學實務篇退休理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理性分析 數學當靠山「半年多前,因為新冠病毒造成全球股災,我驚覺股票變得好便宜,開始積極加碼股票型基金。」說話的人是今年45歲的黃惠玲,她是南部一所公立職校的數學老師,基金投資資歷超過20年,目前每年能從基金領息100萬元,光靠被動收入就強壓一般上班族的年薪。理性分析 數學當靠山「之前我的基金配置,多數是平衡型基金、新興市場主權債基金,領息並沒有花掉,都是持續投入再滾大。但是從2020年3月開始,我把2/3的配息收入統統改投入全球大型成長股基金,也同步加碼台股基金。」黃惠玲笑談,進場信心是建立在數學機率上。「3月疫情時,我帳上幾檔基金虧了3、4成,這種機率太少見了,上次出現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這機率絕不是標準常態分布,可是反過來看,這時勇敢進場會賺錢的機率就相對拉高。」黃惠玲把數學套用在投資上分析。她坦言,疫情肆虐再加上股災當前,最初連債券市場也是全面下跌,「我不確定那些發債機構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波衝擊,一旦出現違約疑慮,價格就會劇烈震盪;反觀科技股,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裡不出門,遇上新商機成形就有機會強彈。」黃惠玲認為,厲害的投資人有能力判斷底部,進而單筆進場重押,她笑稱自己就是看不懂市場,也從來摸不清楚底部,所以只敢定期定額進場。「市況不知道還會跌多久啊!別人可能單筆5萬、10萬元就進場了,我膽子小,進場一筆只敢扣3,000元,還不敢押5,000元,但又想捉住機會,於是我增加扣款次數,分散平均單位成本。」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