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晨曦將至》 母親們的光芒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夫妻收養男嬰6年後因一通電話攪亂了平靜的生活,電影透過孩子的收養探討「成為母親」和「母親本身」的意義。(翻攝自elconfidencial.com)
夫妻收養男嬰6年後因一通電話攪亂了平靜的生活,電影透過孩子的收養探討「成為母親」和「母親本身」的意義。(翻攝自elconfidencial.com)
風格鮮明的日本導演河瀨直美,新作《晨曦將至》雖改編辻村深月的小說,還採用三次閃回的敘事手法來切割劇情,依舊布滿她的印記,通俗與靈性必存不悖。
簡單來講,影片描述少女未婚生子,透過叫做「嬰兒接棒」的非營利組織,將孩子交由無法生育的合適夫婦撫養。只不過故事從養母開始講起,面對孩子在幼稚園的衝突意外,她的小心翼翼到獲知小孩無辜後的自責,道出這個身分的敏感。就在此時,自稱生母者打來一通不懷好意的電話,影片又轉為後者如何從情竇初開、偷嘗禁果到懷孕待產的經歷。
觀影過程中,我一度好奇河瀨直美鉅細靡遺交代收養程序的目的,但很快能領會,無論是中介組織對生母的照料支持,或是對養父母的教育篩選,幾乎已確保法理情滴水不漏,何以還有生母與養母之爭?生活的磨砥與道德的複雜因此被凸顯,這也是《晨曦將至》看似簡單實則不凡之處。
就像嬰兒降臨人間的哭聲,在養母這段配上大海浮現島嶼的畫面,生母卻成了烏雲掩月。一句「對不起」在不同段落講出,意義也變得完全不一樣。原生家庭不見得就是庇護,陌生人的支持說不定更像大地之母,這也是何以除了表現穩健的永作博美和爆發力驚人的蒔田彩珠外,飾演「嬰兒接棒」創辦人的淺田美代子、甚至一起陪伴的待產姊妹,都有令人動容的時刻。
河瀨直美依舊是全世界最敢用逆光鏡頭的導演,借景喻情的手法俯拾皆是,甚至還混搭紀錄片的筆觸。雖然最愛還是多年前的《沙羅雙樹》,但《晨曦將至》要比她近期力求通俗的《戀戀銅鑼燒》《光》更有層次更加精彩。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