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番外篇】每天記帳、比價 他存出財務自由身家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楊應超在台灣多以大眾運輸工具或Uber代步。
楊應超在台灣多以大眾運輸工具或Uber代步。
過去,楊應超在外資投行擔任分析師時,需要四處拜訪客戶,是五星級飯店的常客,累積全球飛行里程數更超過250萬英哩,相當於從地球到月球來回5次。但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習慣當空中飛人的他,不僅碰上美國封城,去年底返台時也必須宅在家,體會14+7的居家隔離人生。
在家當宅男期間,楊應超趁機報名了幾堂遠距課程持續進修,「那些都是我很想上的課,可惜以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閒賦之餘,他還成為朋友的投資顧問,「去年4月美國封城,我天天宅在家。台灣朋友就一直在問我,有沒有什麼推薦的投資標的?」
楊應超認為懂得開源還要節流,他手上的電子錶從大學戴到現在。
楊應超說他推薦了2組美股給朋友,一組有Netflix、蘋果和微軟、臉書等安全牌,另一組則是逢低買進在疫情中受傷甚深的美國航空、波音、迪士尼等。沒想到朋友擔心美國股災蔓延,遲遲沒有進場,反而是楊應超4月進場、6月出場,短短一個多月獲利50%。
「現在各國都在印鈔票,利息低、熱錢多,短期看來經濟還是會好轉。」但隨著疫苗問世、疫情逐漸退場,楊應超認為,未來世界將朝向K型復甦,「貧富差距會拉大。有錢人繼續炒股變得更有錢,沒錢的人可能連吃飽都成為問題。」
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習慣當空中飛人的楊應超,不僅碰上美國封城,去年底返台時也必須宅在家,體會14+7的居家隔離。
5年前,評估自己已達到財務自由後,楊應超選擇從外資投行退休。許多人好奇他如何存出上億身家?楊應超說,第一步絕對是記帳。他迄今仍維持大學時,天天記帳的習慣,「以前是10美元以上記帳,現在調整為1百美元,這是考量時間成本。」而購物時他總會細心比價、挑特價品買;大學時為了省錢,還會搜集特價酷朋券,省上加省。
楊應超解釋,每日記帳,你才知道自己1年的基本花費是多少,比價則是避免自己成了冤大頭。平時則要省去不必要的花費,例如他在台灣多以大眾運輸工具或Uber代步,手上的電子錶從大學戴到現在。
楊應超推薦投資人可以購買ETF做被動投資,因為即便是全職的基金經理人,長期來看也很難跑贏大盤。
雖然每個人花錢的方式不一樣,但楊應超指出,想達到財務自由仍有公式可以推估,即每年固定花費乘上25倍,如1年花費60萬元,財務自由為每年存到1千5百萬元。若能存到財務自由的基金,合理的資產配置就很重要。楊應超建議,最簡單的方式是投資50%放債券、50%買股票,然後每年檢視、調整比重。
此外,他也推薦購買ETF做被動投資,「連股神巴菲特也講過,他過世後幫老婆、家人做財務安排,就是買ETF或是指數基金(Index Fund)」。楊應超說,除非是很有興趣、又願意花時間跟金錢做功課的投資者,否則即便是全職的基金經理人,長期來看也很難跑贏大盤。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