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兩岸的時尚自媒體人凱特王觀察:「過去明星、品牌有吸粉作用,但隨著網路與社群平台的興起,這一切的影響似乎漸漸式微。反觀以概念、議題的手法來呈現,更具有被社群討論與分享的價值,這個影響是立即的,而且傳播速度甚至比傳統媒體更快速。」她自己最喜歡今年1月結合AR(擴增實境)技術的封面,畫面整個動起來,「是一本會讓人想擺在書架上秀出來的雜誌。」
【名媛教育番外篇】孫怡談台灣《Vogue》改版:紙本才是實驗場!
台灣《Vogue》去年3月改版後,孫怡捨棄過去名人為主的封面,改以概念、議題呈現。例如最新6月號的雜誌,呼應同志驕傲月的封面,並沒有找漂亮女明星拍時尚大片,壓上「愛最大」之類的標語,而是直接找旅居米蘭的台灣跨性別變性模特兒Aura,以她做封面人物。
孫怡的改版計畫,第一件事就是跟編輯團隊確立:時尚雜誌不只要提供外表打扮的趨勢,還要重新定義「時尚」。「大家為什麼要看時尚雜誌?為了買最新的服飾、美妝?是因為要讓自己好看。為什麼要讓自己好看?因為要有自信。但現在的自信不是外表就好,而是從裡到外,對藝文的理解、對global issues(全球議題)的態度與你自己的切角,還有身心靈的照顧。」
孫怡認為,新品資訊網路都有,各家品牌甚至做得更完善,時尚雜誌應該更議題導向,「紙本不只反映世代,還要讓讀者想要收藏,要不然為什麼要有紙本?看網路就好了。《Vogue》今天在提倡環保,如果紙本還跟網路一樣,不是非常不環保的事情嗎?剛進來,我就要編輯好好思考,什麼東西值得被印出來?印出來就要是時代的見證,是讀者會想留下來的,留下來的是時代的記載,而不是瑣碎的東西。」
孫怡也發現,以前大家都說紙本是傳統媒材,但現在紙本反而更有實驗性質。今年3月,台灣《Vogue》與近來爆紅的英國藝術家丹尼爾·阿爾沙姆(Daniel Arsham)合作,阿爾沙姆擅長視覺與雕塑,像是有如從廢墟考古挖出來的寶可夢等,他也曾做過風化侵蝕的巨型《Vogue》封面雕塑,孫怡就讓阿爾沙姆將他的作品變成真實的雜誌,開賣即秒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