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手機那頭傳來班導師叨叨絮絮提醒著作業注意事項的聲音,間或穿插幾句斥責,6年級的小萍(化名)一手拿著手機,一邊在客廳亂竄,翻箱倒櫃地搜尋原子筆的蹤影。
【時代現場】屋簷下的抗疫戰場 他的課堂和他的家
武漢肺炎疫情3級警戒再延到7月26日。抗疫,不只在醫療院所,也在每一個人的生活日常。學校停課,教室轉移到了網路上,但每個人家裡都有網路嗎?家裡空間都適合上課嗎?病毒的感染或許公平,但抵抗力恐怕更多來自社經地位。當疫情捆綁了階級,形成的不公平,就更加根深柢固。
昏暗窄屋內 窩床聽課程
小萍家5坪大小的客廳沒有對外窗,光線昏暗,外頭乾掉的動物糞便氣味還蓄積在室內,桌子、櫃子和椅子上擺滿雜物、瓶罐,還有一層灰。放眼望去找不到一處能坐下的地方;地上堆著各式回收品,和幾顆西瓜,把空間切割得更零碎,只剩小小的縫隙供人行走,一轉身就能碰著身側的物件。三夾板材質的牆上,吊滿塞的鼓脹的塑膠袋,走動時得伸手撥開它,才不會擋住視線。找到原子筆後,小萍趕忙從其中一個塑膠袋裡抽出一張日曆紙,權當是上課的筆記本。
小萍居住的小鎮,夾在台一線和西濱快速道路之間,這是一片低矮的土角厝,抬頭可見臨海的港口邊矗立好幾支陸上風力發電機。她就讀的國小全校大約430人,其中隔代教養和單親家庭占了近1/6,「這裡的國小,隔代、單親的比例也都差不多是這個數。」當地一所國小的教務主任如是說。
導師交代到一個段落,準備進入正課時間,小萍抓著紙筆溜回她和外婆一起睡的房間坐定。房裡一樣狹窄和昏暗,一張雙人床墊加上幾個櫃子便塞滿整個房間,房門只能推開1/2,門後的雜物擋住了去路,只剩門邊一點空隙還看得到地板。床腳處疊滿衣服、物品,牆邊同樣掛滿鼓脹的塑膠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