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分享 連別族長輩也幫忙
分享的精神,是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潘志強向我們解釋,狩獵不僅是祭儀需要。「例如女方家長來我家,我們就會上山,證明我有能力處理山上的事物、能夠狩獵,就能夠照顧你的女兒;好朋友很久沒來,我們就用狩獵的方式招待他。」他也說,「有人懷孕,也會特別想吃,老人也會想吃,他走不動了,沒有辦法上山,我們部落裡,父執輩都叫爸爸媽媽,兄長都叫哥哥姐姐,吃什麼我們都互相幫忙。」

有時連別族的長輩也會請他幫忙,「魯凱族的長輩給我講了2、3個月,一直想吃猴子肉,他們深信猴子肉是精力湯,他老說哪裡痛,打針都不會好。」潘志強很少打猴子,但還是拗不過對方,後來特地帶了一隻下山。在卑南族文化中,猴子是跟人一樣聰明的動物,而且具有靈性,「我們有少年猴祭,訓練小孩子的膽試,猴子就作為我們訓練的對手,牠們很靈活,比較像人。」
「我外公有一把槍,他都很少在用,只能他用,從不讓我摸,我就一直搞不懂。後來我長大才知道,有一把槍什麼獵物都可以打,有一把是只能打猴子,而且回來就要拜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拜。」自己開始狩獵後,潘志強打猴子時也常出現怪事,「每次打到猴子,我車子一定會壞,為了破除迷信,我有次還搭別人的車,回到家,發現一大片椰子倒在我車子擋風玻璃上,」他說得低沉緩慢,「是不是巧合?是報復?我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