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40歲的形狀 謝盈萱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謝盈萱說大家喜歡的陳嘉玲, 「其實她充滿了無助, 普羅的大眾包括我自己, 其實都是一個俗女。」
謝盈萱說大家喜歡的陳嘉玲, 「其實她充滿了無助, 普羅的大眾包括我自己, 其實都是一個俗女。」
上回訪問謝盈萱的時候,是在金馬獎揭曉前,之後《誰先愛上他的》也順利拿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她馬不停蹄地,每年都有代表作品跟大家見面,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的陳嘉玲,就在台灣社會極度渴望「加零」的時候,隨著《俗女養成記2》回來了。

角色塑造之女 謝盈萱

1979年12月31日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榮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孤味》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新作品電視劇《俗女養成記2》。

當時拍《俗女養成記》的謝盈萱,戲裡戲外都要面對年過40的恐懼,如今《俗女養成記2》戲裡戲外也同時過了40歲的關卡。怎麼樣,還會怕嗎?「我覺得,社會好像對很多年紀都有一些期待,有點過度的規範,或設下一種認為該有的體制框架。比方說,三十就要而立,四十就要不惑,而且五十就要知天命,可是我覺得現在年代其實已經不同。」
《俗女養成記2》的陳嘉玲,在跨過年齡關卡後,又有新的問題要面對。(華視、CatchPlay提供)

這年齡是一種 說不出口的奇妙恐懼

當時還30多歲、正要跨入40歲的謝盈萱,非常著迷旅行,「那個時候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我現在不出去自助旅行、住那個青年旅館,是不是40歲之後,就不行了?過了40歲之後,會不會我就沒有辦法,像年輕時一樣,即便旁邊吵個半死,我還是可以睡。我會對自己產生一些懷疑,是不是我再也沒有辦法,像年輕的時候一樣到處走。」
曾經對40歲產生焦慮, 但過了40歲後, 謝盈萱有學著 「先接受,再說。」
謝盈萱說這是一種奇怪的恐懼,恐懼一過40、可能很多事情就再也沒辦法繼續了,「我要在40歲之前盡量造訪我想去的國家,但跨入40歲之後,其實你就會想,有一些事情你在30歲擔心個半死,可是其實到了40歲,絕對有40歲的解決方式。結論是,沒有一定要趕在什麼時候完成。」
她說從30多歲以來,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困惑,「你可以有你那個年紀、身體狀況、智慧能去處理的方式,我倒是覺得這社會可以放下一點,比方說40歲一定要幹嘛、50歲一定要幹嘛。我也知道,到了50歲,也會有50歲要面對的人生困惑。我以前好焦慮,現在有學著『先接受,再說。』」
謝盈萱現在依然有40歲的困惑,但也學著慢慢可以解開,「50歲也會有50歲要面對的人生困惑。」
至於還要不要再闖一次青年旅館,試試看40歲的自己還能適應嗎?她說:「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下就有點受不了,所以等到我再去試看看,就會知道,接下來是不是該住好的、安靜的旅館。」

陳嘉玲當媽媽滿有趣的 當閨密也不錯

《俗女養成記》塑造了一個讓觀眾有共鳴的角色,陳嘉玲。整齣戲她都過著落漆的日子,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出包狀況,但偏偏大家都喜歡她。「大部分的女主角,好像都要有一個女主角的樣子。陳嘉玲有趣的地方,就是找了一個很普通的演員去扮演她。她對我來講,也有另外一個缺點,是她充滿了無助。那種有目標,有企圖心的女生,偏偏不是她。」
演出陳嘉玲大剌剌的一面,謝盈萱說這正是寫實的地方,「到底有哪個女生,平常在家是可以完完整整、光鮮亮麗?」
「其實普羅大眾包括我自己,都是一個『俗女』,對我來說非常有共鳴,就是那個『妳』,到底是所謂成功,還是失敗?」謝盈萱說重回台南拍攝第二季時,現場就有一個女生,「跑來跟我說,整個公司裡面,80%的女生都是跟我、跟陳嘉玲同年紀,但都未婚,所以她們看完,非常、非常有感覺!」
當然這個所謂落漆的女主角,看似落難卻也點出了很多真實層面。「這也是我覺得寫實的地方,到底有哪個女生,平常在家可以完完整整、光鮮亮麗?通常我們自己在家裡時,都嘛會有很難看的那一面,例如剪腳趾甲、敷臉的時候。導演嚴藝文一開始在設定時,就已經決定要把那一面翻出來,我覺得這其實是讓女性觀眾,包括連我都會覺得很安心的一件事情。她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漂亮、光鮮,是很真實的,也包括她跟男朋友相處。」
跟大多數的戲劇相比,這齣戲也沒有所謂的二分法。「沒有要去定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就像是大姑姑,她們有一些小奸小惡。媽媽其實也有小奸小惡,然後連陳嘉玲也有(小嘉玲也有)。每個人都有他自己、人性的一面。」
在《俗女養成記》裡頭, 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謝盈萱說每個角色都有小奸小惡, 「陳嘉玲也有。」
當然,這樣一個受歡迎的角色,如果出現在現實生活當中,會是一個好相處對象嗎?謝盈萱分析,「我有想過一輪,她當媽媽會滿有趣的,當閨密也還不錯,甚至工作夥伴,我也OK,因為戲裡面她其實工作能力很強的。我覺得唯一不想的,就是當她的手足。戲裡她的弟弟陳嘉明,被她欺負得滿慘的,有點被她理所當然地對待。」

極度焦慮之後 腦海間浮現想教書的念頭

談到這裡,又讓人想起謝盈萱去年在電影《孤味》,塑造了另外一個讓人難忘的角色,就是相當隨心所欲的大姐陳宛青。反正陳宛青跟陳嘉玲都是台南人,如果把她們湊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火花嗎?她笑說是不是因為台南人都愛吃糖?「空氣中就可以做出棉花糖!」謝盈萱再次很認真地分析起來,她覺得陳嘉玲的工作能力很強、又有祕書特助的背景,所以可以幫忙陳宛青策劃演出,或者帶領舞團出國;至於做事總是隨心所欲、永遠三心二意的陳宛青,恰好能成為互補,「反正陳嘉玲有時候也會出一些狀況,造就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孤味》的大姐陳宛青總是隨心所欲、三心二意,恰好跟陳嘉玲都是台南人,應該可以相處得來吧。(威視電影提供)
至於謝盈萱自己的焦慮,從劇場界轉戰戲劇界,受到獎項的肯定,家人自然不會再給她轉行的壓力,但她腦海卻一直浮起教書的念頭。「想當表演老師,可是又覺得自己能力還沒到吧,要能會成為一個教育者,要負擔的事情,好像也沒有我們想的簡單。所以想一想而已。」
但這個念頭也反映她內心深處,想要逃離粉墨登場、不願成為被鎂光燈與放大鏡聚焦的對象。或者就像她自己說的,這些關於人生的種種困惑與焦慮,總是會存在的,也永遠等待我們自己去探索、克服。就像陳嘉玲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讓這麼多觀眾喜歡她?「戲劇其實表達出來的是,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像是這個在吸引我們,『不知道怎麼辦』的這一群、這個世代。」
也許會覺得格格不入、手足無措,才是真實的人生。

場邊側記

訪問時討論到不同世代,面對每個階段的成長,謝盈萱覺得新生代的成長、社會化的程度更快,「因為網路!」她說:「這一題我其實想很久,我發現好像在我們這個世代,跟下個世代的40歲,會完全不同。」

  • 造型:李詩文
  • 化妝:陳佳惠Carlin Chen
  • 髮型:Edmund Lin from ZOOM Hairstyling
  • 服裝提供:Brunello Cucinelli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