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二,是公眾的放大檢視,「你做什麼事,發什麼文,都有可能會被拿出來討論,或者是被扭曲。這個時候你就會變得…可能很小心翼翼,懷疑自己該不該說這件事情?或是我這樣子會不會有問題?覺得沒有自己的私領域吧。」
【阿滴番外篇】紐時集資風波點燃憂鬱症 停更1週被關心「阿滴怎麼了?」壓力爆棚
生病後,除了積極治療,阿滴也回頭分析自己的生病原因。紐時集資作為開端,其實也只是將長期累積的壓力一次釋放出來。除了無從抵禦各方酸民的攻擊,YouTube演算法長年使創作者手足無措也是原因之一。阿滴說:「很多時候你的努力跟得到的成績,不一定成正比。有時候又反過來,一個不經意的東西忽然爆紅,你也不知道為什麼…」
而且這個身分不可逆。一個鍵上傳的影片,並不是一個鍵就可以清除,「也不可能我今天跟大家講完後,明天大家就不要在路上認出我,或是在網路上討論我。這是無法控制的。紐時集資,你希望大家不要討論,那就不要討論,這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可以,誰不想卸下重擔?採訪過程,我數度問起,有想過放下一切去休息嗎?阿滴的回答也很簡單:「當時有公司有員工,每個月固定的支出在那邊,沒有繼續工作的話,會付不出薪水,那壓力非常大。」病情爆發前,他最多有7、8個員工,隨著雜誌月刊結束,一路縮編至3人。
那段時間,他害怕獨處,也害怕接下來什麼事都沒有的時間。無法工作,也害怕不工作。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把工作塞滿,至少還可以稍微轉移焦點。然而到了9月,生病就迫使他不得不休息,「實際上我做不出來任何東西。我想做東西,但我做不到,所以就只好停更。」但1週不見,就有人在關心,有人在問,阿滴怎麼了?阿滴去哪了?只好繼續強迫自己做點什麼東西出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