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台股反彈過後可能仍有低點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庫存問題已透過「長鞭效應」傳導至上游,近期記憶體大廠美光大幅調降財測就是一例。
庫存問題已透過「長鞭效應」傳導至上游,近期記憶體大廠美光大幅調降財測就是一例。
在經歷過前1週將近7%的跌幅後,台股在上禮拜的上半週延續跌勢,指數一度摜破1萬4千點整數關卡,但在那之後,媒體發出國安基金即將開會討論穩定市場的消息,加上國際股市回穩,讓台股再度出現反彈,上週指數最後以上漲1.59%作收。

去化庫存 延燒至上游

那麼,這代表台股要正式落底展開攻勢了嗎?我認為,可能還需再觀察一段時間。
首先,貨幣緊縮趨勢並未改變。美國上週公布了6月就業報告,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37.2萬人,遠高於預期的26.8萬人。而根據克里夫蘭聯邦銀行的預測,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8.67%,相較於5月的8.58%,再創新高。
如果本週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明顯回落,那麼,在就業市場依然強勁、而通膨仍然高漲的情況下,聯準會很可能在月底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上,再度升息3碼。
其次,美國零售業的庫存問題,已經透過「長鞭效應」傳導至上游。近期美國零售商紛紛調降財測、出清庫存,而這樣的去庫存行為,也已陸續出現在上游廠商,例如記憶體大廠美光,就在近期大幅調降了未來財測。

消費趨緩 財測不樂觀

回到台股,我們可以發現去化庫存較積極的行業,例如面板,供應鏈中許多業者的營收都已出現明顯衰退,像是面板製造、驅動IC,以及各式零組件皆是如此,股價也已出現大幅度修正。
但有些產業,例如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營收仍在續創新高,或是僅有微幅趨緩。然而,如果接下來仍得進展到去化庫存階段,那麼,股價可能還有進一步修正的空間。
隨著國內外企業第二季財報季的來臨,我認為大部分企業在消費趨緩、成本高漲的背景之下,可能都會出現毛利率下滑的現象。而在去化庫存趨勢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企業給出的財務預測通常也不會太好,屆時仍有可能為股價帶來壓力。
也因此,雖然台股在上週開始出現破底後的反彈,但考量到以上種種因素,這可能還不是新一輪多頭的開始,投資人心理要有所準備。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