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燈王番外篇】幼時窮到去公廁洗澡 事業有成後他年捐千萬助弱勢 璨揚企業董事長 黃文献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黃文献說,慈揚基金會主要服務對象,為台南偏鄉學校、社區,以及在地身心障礙福利團體。
黃文献說,慈揚基金會主要服務對象,為台南偏鄉學校、社區,以及在地身心障礙福利團體。
採訪這天,下午正好是璨揚股東會,其實璨揚上市、沒上櫃,但創立隔年,黃文献即開放員工認股。目前璨揚5百多位員工中,有350位是股東,持股比達37%。平時鮮少在公司露臉的黃文献妻子王玉飛,難得親自出席股東會。
「他說要創業,我們結婚還沒滿1年,那時真的很害怕。」王玉飛受訪時忍不住吐槽老公,「創業的10萬元,還是我幫他標會來的。」個性直率爽朗的王玉飛,過去一直都在其他公司當會計,現為璨揚旗下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當時股東們談好,太太都不進公司。」
鮮少在公司露面的太太王玉飛(右),當年標會替黃文献(左)湊得10萬元創業金。
1957年出生於台南佳里區的黃文献,父親在老家務農,因農地太小、種田養不活7口人,於是舉家搬遷到台南市中心,當人力三輪車伕維生,「我們租人家的房子,7個人躺下來就滿了。廚房在走道,要去洗澡,浴室就是公廁。」
1960年代,政府為了整頓市容與交通,逐步淘汰三輪車改為四輪計程車,「我爸沒錢買計程車,他就去跟人批貨,在夜市擺攤賣拖鞋。」
黃文献是家中次子,因長兄體弱,他國小開始替父親載貨、幫媽媽做家庭手工,「當時1根油條只賣5角,我們做家庭手工,1天最多可賺2百元。這件事讓我知道,只要有做事,家裡就有東西吃;願意努力,就有辦法改變人生。」
1981年創立的璨揚,初期是一家10人小工廠。(璨揚提供)
1981年,黃文献白手起家創立璨揚,如今已是台灣最大商用車燈製造廠,在北美地區市占率為第三大。事業有成,黃文献也成立慈揚基金會,由太太王玉飛出任執行長。
根據慈揚基金會網站數去,去年慈揚在大台南地區,已向69間學校、單位與社區據點,捐助總金額1859萬元、受益人次超過56萬人。
黃文献創立的璨揚,是台灣最大商用車燈製造廠。
慈揚基金會的捐助對象,為台南偏鄉學校、社區,以及在地身心障礙福利團體。黃文献說,「我們主要針對在地區需要來提供,像有的地方就是建食堂,提供長者共餐服務。」
此外,從前年開始,基金會也推出「乾燥車」服務,在台南37區提供社區長者、偏鄉學校等單位,進行寢具消毒與除臭、殺菌、烘被防疫。
黃文献出身台南農村貧困家庭,事業有成後,成立慈揚基金會回饋社會。
王玉飛則說,其實在基金會成立前,璨揚便長期地推動慈善服務。去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升溫時,想到原本在社區據點用餐的獨居長輩,可能會有用餐的困境和難處,偏鄉學童可能也會面臨供餐問題,便協議請廠商分批將熱食送到各區的社區據點和偏鄉學校,解決可能會面臨的用餐問題。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