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底,40歲的陳姓代理老師(以下簡稱陳老師)給家族群組發了幾張照片。那是她數日掃除布置的成果—為迎接一年級新生,還沒領到薪水的她,已自費二萬多元買來繪本與教具。她精心設計學習角,玻璃窗貼著護貝的圖文字卡,長桌鋪以雅緻餐巾,巾上立著《陶樂蒂的開學日》等繪本。家族長輩在群組稱讚用心,她撒嬌:「我媽很想(來學校)幫忙,但這工作實在太累…我拉開餐車都是蟑螂,超可怕@@。」「其實建築不新,又(因疫情)停課許久,教室一團糟,我清理很久,還吃普拿疼—肌肉痛。」
陳老師熱愛教學,生前常在家中備課直至深夜。(家屬提供)那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這批繪本、教具、教案、益智遊戲組,將在2週後成為陳老師的遺物。
已故的陳老師畢業於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對教育頗有熱情。她曾投入輔導身心障礙學生,亦服務於嘉義吳鳳科技大學,擔任學務處服務學習組組長,管理資源教室,在高等教育界服務十多年。2019年,她決定親自照料孩子,因而離職。1年後,她重返職場,曾任嘉義一所國小代理教師。去年夏天,她得知嘉北國小招考代理老師,決定前往應聘。
「她有教師執照,對教學有熱忱,才去考代理老師。」死者阿姨江秀春(化名,70歲)啞著聲說,「我們怎知道,她去嘉北,一考就考上了?」江秀春丈夫、死者姨丈蘇龍華(化名,72歲)是退休公務員,因陳老師的死,坐回電腦前,一心想還原陳老師死前遭遇。過去1年,蘇龍華繕打上萬字錄音逐字稿,四處陳情。
陳老師的哥哥陳觀心近日接受訪談。他說妹妹留下大量繪本、教具,家屬送了許多給人,1年都還沒送完。「人家說被霸凌的人有創傷症候群,我也有、我太太也有。」長期浸泡在死者生前錄音、截圖等證據裡,蘇龍華幾乎被壓垮,「我本來身體很好,六十幾歲還跑馬拉松耶。為了這個(申訴),天天聽錄音,光聽就很難過。有天醒來,我天旋地轉。」
陳老師過世後,家屬認為死者遭霸凌,搜集資料,製作「家屬版的調查報告」,繕打陳老師出席晨會時的關鍵二十分鐘錄音,做成逐字稿。蘇龍華所指的錄音與相關截圖,是家屬堅信,陳老師過世前2週,遭職場霸凌、網路霸凌的證據:
2021年8月,陳老師獲聘為嘉北國小代理老師。後來,她遭時任該校趙姓校長指出,9月1日開學日,有三項疏失:第一,上課20分鐘全班才到齊;第二,放學路隊演練出狀況;第三,校長認為新生放學時,教師應該持「大班牌」指引,陳老師卻手持「小班牌」。陳老師解釋:第一,她初來乍到,聽不清上課鈴;第二,新手老師的經驗不足;第三,她未被事先告知「手持大班牌」,才臨時自製小班牌應急。
9月4日,陳老師週六到校加班,發現校長在未告知她與家長的情況下,僱請廠商到班上加裝監視器。她問校長何故?校長回:「因為有個學生(的家長),他會告老師。抱歉,沒先跟您說。」陳老師無法接受,認為此舉恐侵害學童肖像權、隱私權。校長仍堅持安裝監視器。
9月6日,陳老師持續向校方表達裝監視器不妥,建議至少要通知家長。隨後校長回應:「我們沒有要妳主動聯繫(家長)啊。」陳老師認為教學理念不同,不願標籤化學生,萌生辭意,人事主任建議,至少1週才能離職。但當晚,校方示意她隔天立刻離職。
由於被要求隔天離職,又不便與所有家長交代被針對的學童,陳老師只好在當天深夜,在班級家長群組發訊稱「身心無法自主而罹病」,需辭職靜養。根據家屬提供的截圖,家長陸續回訊:「小朋友及家長都覺得很幸運有這麼好的老師,期待老師早日康復再回校!」「老師,這幾天真的覺得你很好,很有心。」
9月7日,陳老師需當天離職,她向校長請假,不打算出席教師晨會。校長回訊:「妳需要參加。」上午8時5分,趙校長當至少數十名教職員面前,要求陳老師向所有人公開說明離職原因、對質監視器事件裝設經過。校長並當眾說:「我一開始在電話裡面就告知妳,裝監視器是因為這個學生有問題。」等,在全校教師面前揭露該班「有問題」的學生姓氏,並細數開學日,陳老師的三件「疏失」,時間長達20分鐘。
家屬提供死者留下的錄音顯示,趙校長檢討陳老師相關疏失時,公然問她:「我們影片都可以呈現哦,當時都還在廣播,整個走廊就只有一年某班的同學出來,針對這件事情,我或其他行政同仁,有對妳有什麼指責嗎?」陳老師答:「我並沒說學校對這件事有…」校長打斷:「妳只要回答是有,或是沒有。」陳老師答:「我可以有更多論述啊。校長妳不需要浪費其他老師的時間在這邊…」校長說:「因為妳的事件,對我的領導會有影響。我從來不會覺得這種事情是浪費時間。」
去年8月底,陳老師開心打掃布置教室,並上傳截圖「成果」到家族群組。圖為她當時的教師座位。(家屬提供)這場教師晨會,讓陳老師倍感受辱。當晚,她傷心離開嘉北國小,央求哥哥陳觀心(化名,46歲)協助,轎車跑了4趟,載走她為學童們準備的繪本與教具。陳觀心回憶,當天他到警衛室,一名不認識的教師對他說:「你們可以去申訴。」當晚,陳老師開始不停哭泣,自認遭職場霸凌、公開羞辱。
9月8日,陳老師不甘受辱,向嘉義市政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總統府投訴職場霸凌,並將相關事實公開於媒體。
9月10日,媒體報導「不滿教室裝監視器!女老師槓上女校長控離職前還遭霸凌」。
9月11日,時任校長接受電子媒體訪問,稱加裝監視器,是因「有同學回去跟家長講說,她莫名其妙頭髮被人家剪,到後來那件事情一直都無法釐清,(所以)才會做監視器。」開始有耳語導向:陳老師帶班不力。然而陳老師家屬、民代查證後的事實是,剪髮事件與加裝監視器絲毫無關—該班的剪髮事件發生於9月7日,家長事後發現才詢問校方,晚於校長加裝監視器的9月4日。
與此同時,相關新聞在地方社群「綠豆嘉義人」上發酵。輿論分二派,其中一部分質疑校長做法:「如果是正式教師,校長一樣會裝嗎?」「我是家長我也不給裝,實境秀嗎?」而另一派留言,有人指責陳老師是「笨蛋」、認為班級裝監視器是保護老師,還有網友說:「老師怕什麼嘛?裝個監視器而已。」
死者家屬表示,陳老師與家人關係緊密,也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教養。(家屬提供)據家屬轉述,陳老師看見留言,精神崩潰,接著發訊給綠豆嘉義人版主,版主亦協助公開轉發:「看完網友留言,我很傷心難過。我不是完美老師,但絕對是還不錯的老師。」「監視器是為了監控本班特定學生,故本人認為不妥,向校方提建議,校長說不裝如果出事,校長和行政端都不會理會,但我也沒有任何選擇權、反駁權,校方堅決要裝監視器。我認為此違反教育意義,更可能侵犯學生隱私權、肖像權,故選擇離開與本人理念不合之學校。」
9月12日,陳老師行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投訴:「抗議校長說謊。」她帶孩子回娘家,傷心問娘家媽媽要不要看看網路上,大家怎麼罵她?她說:「校長如果不開晨會侮辱我,我就會惦惦離開。」這句話成為她與媽媽最後的對話。陳母精神崩潰,至今每天哭泣,前述對話由陳觀心轉述,「每次我媽提到這個,就會哭。那個是遺言啊。女兒跟她講最後的話。」
9月13日一早,陳老師丈夫發現妻子輕生。陳老師留了紙條:「不急救,不裝葉克膜,不要儀式,不要葬禮。」經急救,仍然不治。綠豆嘉義人相關討論串,開始有人刪除謾罵陳老師的留言。有網友故意貼上被刪掉的留言備分,指控霸凌者:「這件校園霸凌事情真相到底是什麼?難道隨著女老師的自殺就掩蓋過去了?」「言語霸凌真的很恐怖,希望大家留點口德。」
今年5月,陳老師的家屬召開記者會,控趙姓前校長再度報名校長遴選,當時關於死者死因的調查報告被流傳,卻將校長「濫用職權」等字眼消失。家屬呼籲市府,別讓校長回任。圖左起為代課暨代理教師工會發起人黃湘仙、死者阿姨、姨丈、哥哥。時隔1年,我們聯繫綠豆嘉義人管理員,版主證實,曾收到陳老師數封訊息,其中一封寫:「我已強調,班級裝監視器是針對『特定』學生一直且持續拍攝。你去7-ELEVEn,攝影機不會一直拍你,你在辦公室或走廊,攝影機也不是一直跟著你拍。我也是家長,教室裝監視器本應該有義務告知家長並說明裝設理由,而且裝設監視器絕對不能針對特定幾個學生拍攝,針對性的拍攝,就如同監控某一個人,你是家長,若你的孩子整天被攝影機對著拍,從上學拍到放學,你想要這樣嗎?不覺得心疼嗎?」
「我們覺得這就是公審加羞辱。」去年9月7日出席教師晨會的嘉北國小老師Chris,一直後悔沒即時關懷陳老師,「那場晨會,我們都第一次見到陳老師,覺得她勇敢、理智、冷靜。在場老師一百多個(編者按:經查證,該校共一百多名老師,當天約80人出席晨會),校長講話又強勢,壓力這麼大,換作是我,可能會退讓或跟校長對罵,但陳老師很厲害,講話井井有條,不卑不亢,還把校長講到快失去理智…所以,我們覺得陳老師可能不需別人幫忙。散場時有人說:『她好厲害喔!竟敢反抗校長。』」
談到陳老師輕生的可能原因,Chris直言:「我認為是媒體,和校長後來在新聞上講的內容。」「陳老師覺得這間學校不適合,離開很正常,但離職日還被公審。她認為校長做事不對,去教育處反應,這都很合理。但後來臉書上有人用『如果妳沒做錯事,為什麼怕裝監視器?』帶風向。校長受訪講幾段,講得好像學生一開學就被剪髮,老師不處理…問題是,連學生(當下)自己都不知(被剪髮),老師也不知,她怎麼處理?校長把這事歸責代理老師,說她帶班不力。這很不對。」
1年前,陳老師控訴趙前校長在該班強行安裝監視器,抗議標籤化特定學童。(陳老師拍攝,家屬提供)Chris猶豫許久,最後仍決定匿名接受採訪,「我還是很怕,我在教室如果比較晚走,會很緊張,精神壓力很大,怕受訪之後,如果被猜到是中(是我)跟媒體接觸,會怎樣?校方後來說,我們這些老師如果上班傳LINE或發表網路言論,警察都查得到…」
如果陳老師是正式老師,情況可能不同。Chris說:「正式老師離職沒那麼簡單。她如果是正式老師,一個新老師有教學狀況,校方要先啟動輔導機制。真的不行,再開教評會,讓教評或考核委員決定老師是否適任。開教評會,就需讓當事人陳述,至少(結果)會比現在公平。」
「我們都在等校長出來談這件事。我一直在等校長給老師們、給家屬一個道歉。我們不全盤否定校長,她的領導力、對學校願景,都不錯,只是領導手腕可以柔和一點。」Chris言談中仍有對校長的畏懼,數度舉例,校長曾以威脅口氣和不同老師說話,「其實,她很努力跟家長會互動經營,家長對她印象很好。但校長對老師們就…」Chris想了一下用詞,「老師壓力會比較大。」
陳老師身後留下大量教具、教案,尚未送出的部分書籍,家屬整理好,放在家中。(家屬提供)陳老師輕生後,趙前校長請辭,同一週,嘉義市議會要求市政府提出相關調查報告。去年11月,多名市議員質疑,市府竟沒設調查小組,應議會要求做的調查報告,僅有4頁,不只一名議員不滿報告修改多次,議會要求政風處重啟調查。今年3月,調查結果出爐,結論是「被陳情人(校長)在教師晨會上與陳情人對質之行為,實屬權力濫用,並造成陳情人感到羞辱及受傷」。但調查認為,職場霸凌需要「持續性」作為要件,該會議20分鐘,過程並非「持續性」,因此認定校長所為,不成立職場霸凌。即便「不構成霸凌事件」,報告仍建議,應就陳老師與家屬、遭指控校長,分別進行一定保護、輔導,及追究相關行政違失。
儘管調查報告稱趙姓校長行為不構成霸凌,但律師陳宇安(巴毛)認為,校長行為仍可能觸犯《刑法》強制罪。「強制罪是指以強暴脅迫方式,使人行無義務的事情,(陳老師)沒有義務在這麼多人面前,陳述離職的理由,可是卻被強迫這麼做。」
一名不願具名的該校家長說,完全不知晨會之事,「很多家長根本不知怎麼回事。我聽有人在傳,老師行為不妥,校方為取證,裝監視器,很多人說,是為了監視老師。」「我們資訊很少很少,新聞都被壓下來,在嘉義,我們沒看到這新聞。如果監視器針對我的小朋友,那我覺得學校防著我,家長一定沒辦法接受。」她又說:「(看過資料後)現在覺得,她就是滿用心的老師、對教學很有熱忱。這麼盡心盡力為小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有一個那麼愛護自己小孩的老師吧。」另一名家長說:「我覺得(校長)做法,就是職場上的欺負…這校長,我覺得(裝監視器)好像也沒錯,但處理手法有點太過,如果不信任老師,老師管理學生也會綁手綁腳。」
陳老師精心布置「學習角」,左側箱子內放著教案、繪本,開學日也置放相關主題繪本。圖為她去年上傳家族群組的照片。(家屬提供)陳老師曾是一個怎樣的教育工作者?「別人5點準時下班,她沒準時下班,每天忙到6、7點。」吳鳳科技大學專任教授、前學務長蔡守浦曾與陳老師共事多年,「她本來是約聘雇,後來轉正職,還兼服務學習組組長,她當我祕書好幾年,對工作非常認真、投入,行政能力強、態度很好、很有服務熱忱。她投入時間、精力、錢,還自備教材。」蔡守浦回憶,陳老師志業就是當老師,「她曾在一間國小代課,投入超過100%。有次她只是代一堂體育課,還專程來問我:大隊接力的『棒』要怎麼接?」
「我不認同校長裝監視器。在她(陳老師)班上裝監視器,只能發現她做得有多好而已!她才不怕(被拍攝)…」蔡守浦去年聽到陳老師死訊,「我很驚訝,無法置信。她曾經去私人公司上班,據我了解,公司對她很稱讚。但她一直想做教育,才去找代理老師…其實代課,錢不多。她所有事都認真過頭、做過頭。」
「我們不能把陳老師的死完全歸咎校長,也沒有要跟誰連結。但是,在整個過程裡,我們確實感覺到,嘉義教育界的迫害氛圍和事後想要粉飾太平的做法。一路走來,她身為一個熱愛教育、愛惜羽毛的人,無法容忍被潑髒水。」一年來聲援陳老師家屬的台灣民眾黨嘉義市黨部主委吳亭蓁觀察,「教育界很封閉,一直以來權勢霸凌層出不窮,代理老師永遠都是最弱勢的一群。這凸顯,教育界永遠就是打壓提出問題的人。」
吳亭蓁指出,一年級是最難帶的班,「大家說的屎缺,丟到代理老師身上,因為你不得拒絕。」「陳老師可能正義感比較強,不願低頭,用比較激烈手段,去凸顯這整件事不合理。」
「激烈嗎?我不覺得她激烈。」陳觀心回憶,妹妹陳情未果,又在網路遭遇大量嘲諷,「我覺得我妹無路可走。她很多事都要求完美。這傷口太大,她可能不知怎麼面對。」
陳老師的家屬說,她常自費買教具、繪本。圖為她留下的大批文具。(家屬提供)陳老師的先生不願直接受訪,但透過陳觀心,他轉來對亡妻的觀察。陳老師產後一度罹患心律不整;她自我要求高,上班日或假日常備課到深夜,下班、假日都在回家長訊息。工作、家庭,她皆求好心切,「監視器事件發生後到她輕生,她在短短幾天之內暴瘦。」事實上,陳老師夫家經濟狀況不錯,「她堅持走教育路,因為這是她的志向,她花在買教具、備課的錢,有時都超過工作收入。」
「如果校方認為9月4日裝設監視器是對的,為何9月13日,老師自殺之後,要將監視器拆掉?如果你認為這是對的行為,可以繼續裝啊。」長期關注此案的嘉義市議員蔡文旭認為,在特定教室安裝監視器,不但侵犯學生人權,也扭曲教育理念,「教育界大多認為,在教室裝監視器,真的不妥。教室是小朋友學習的地方,小朋友不是犯罪嫌疑人,你真的要裝,至少經過家長同意。」「一個老師高高興興期待開學,不到一個月就自殺。她從充滿希望、失望到絕望,一定很難熬,但大家都視而不見。」
江秀春(左)、蘇龍華(右)皆已年過七旬。他們說,陳老師的死,是家族三代難以承受的痛;家族部分親戚至今不知陳老師已經輕生。除了嘉北國小,過去也曾有其他學校的校長、教師在教室內裝監視器。教育界和人權團體認為此舉已有侵害學生隱私及人權的疑慮,但教育部始終未對此訂出明文規範。國民教育署訂定「強化校園安全防護機制實施計畫」,明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設置監視鏡頭裝置位置,是各建築物主要出入口及易肇生校安事件場所等,以完善校安防護系統建置。我們詢問教育部,究竟國小教室裡能不能裝監視器?教育部回應,中央補助學校裝設校園安全防護裝置,但不包括教室內的監視器。
嘉義市教育處處長林立生回應:「校園是特殊場域,未來如有公務需要,在教室、專科教室或教師行政辦公室安裝監視器,應該徵求使用者同意、至少取得大多數人共識,才能安裝。這是我們一貫態度。」至於「大多數人」指的是誰?林立生回應,至少須徵得老師、學生家長的同意。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吳南嬿則說,校長若擔心特定班級與學生狀況,應和教師溝通,「妳應該跟老師談,是否需要學校幫忙,而不是裝監視器啊。(嘉北國小)一百多個老師、這麼大的一所學校,怎麼只有一間教室裝監視器?」她舉例,新北市某國小特教班教師遭投訴在教室內裝監視器,被該校考核會以《公立高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相關規定,記一支申誡,該師不服,提行政訴訟,此案日前審理中。吳南嬿說,若教師裝監視器遭記申誡,嘉義市教育處是否應對這名校長「有所作為」?
我們聯繫上趙姓前校長。她情緒激動,說詞反覆,截稿前深夜致電記者,稱先前與記者的數次通話都「非正式受訪」,要求不得刊登,同時要求報導載明「趙老師不回應」,並稱自己已獲不起訴處分。
事實上,趙姓前校長因裝設監視器一事,遭人檢舉涉嫌妨害祕密,後來因檢舉人不具提告資格,遭嘉義地檢署以「未經合法告訴,欠缺追訴條件」為由簽結。
陳老師生前遭遇,也反映代理教師在校園內的弱勢。「嘉北國小事件,校內的老師也不能理解,如果陳老師教學有問題,應該要經過審查才可以判定,但校長沒開教評會,就對媒體說陳老師教學不力、所以裝監視器。這凸顯代理教師在學校受到長期歧視跟霸凌。」代課暨代理教師工會發起人黃湘仙說,一般正式教師若有教學爭議,需經教評會審查,確認不適任後才會安排轉調;但代理教師沒有類似程序可走,學校就算不續聘、也不需提出理由,容易衍生許多耳語及操弄空間。
「代理老師就是救火隊兼免洗筷,有需要拿起來用,不好用就換別雙。」今年剛考上正式教師的王雅婷(化名),去年在北部一所國小實習完後,原要開始準備教甄,校內突有老師在下學期開始前請育嬰假,校長找不到其他老師接手,找上剛拿到教師證的王雅婷。「校長來拜託你,你能說不嗎?如果不答應,之後可能會被貼標籤,說這個實習生很跩,學校缺老師也不幫忙…」
陳觀心受訪這天,帶來妹妹的部分遺物。其中包含一疊在教育機構的記功紀錄。王雅婷從小立志當老師,念教育系,近年少子化,正式老師缺額變少,各縣市平均錄取率僅5%,一般人往往要考4、5年才有機會錄取,畢業往往只能從代理做起,工作內容和一般老師差不多,被學校歸類為「類約聘」人員,1年領10個月薪水(註:僅台北市、嘉義市、澎湖縣、雲林縣、金門縣在不同條件下有給足代理12個月薪水),更因沒做滿1年、年資不完整,沒年終獎金、不會加薪,沒年假、沒產假。此外,代理教師招考權限由各校自行負責,招聘程序未如教甄公開,變相帶來更多人情壓力。
「學校若看你不高興、配合度不高,下學年不聘你,你就失業;教育圈前輩常說這個圈子很小,你在一間學校的名聲,會影響之後去其他學校應徵…所以代理在學校通常不敢得罪人,學校覺得代理老師好欺負,會問要不要幫忙帶校隊、課後班、甚至接行政?這都是正式老師不做的事。」王雅婷說。
此外,代理老師經常在簽到簿、會議等場合被提醒並非通過教甄的正式教師,讓王雅婷自覺矮人一截。「代理老師通常不會跟別人說我是代理老師,只會跟親朋好友說在當老師,也不可能跟學生家長透露,一旦講出來,他們會戴有色眼鏡看你。也有些學校的正式跟代理(老師),是不會往來的。」
儘管委屈,代理教師卻被迫成為校園裡最沉默的存在。王雅婷說明,一般校園討論行政及教師權益相關事務,通常透過校務會議、教評會及考核會,但許多學校不允許代理老師參加這些會議,也少有人敢申訴,「講了就黑了。」
陳老師留下的其中一本繪本,書名是《老師喜歡你,因為…》。一般老師若權益受損,可透過校務會議或教師會發聲、或透過教育局申訴,但代理教師無法享有類似保障。許多代理教師即使參加校務會議,因擔心被貼標籤,多不敢公開發言。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也說,過去全教產接到代理教師投訴,因擔心後續工作不保,不願具名,但行政機關又不受理匿名投訴,更加劇代理教師的弱勢地位。
代理教師權益不受保障,監察院今年7月糾正教育部。監委葉大華說,代理教師人數逐年攀升,每6名教師就有1人為代理教師,工作與專任教師無異,權益卻未受保障,要求教育部積極了解代理教師在非聘期的實際工作情況、研議有效因應對策,完備聘期保障、相關權益。
我們前往嘉義陳老師生前住處,陳觀心找出妹妹親手做的教具、教案、書籍,這還只是一小部分,「她買的繪本都送人了,我們送了1年,送不完…」其中1本未送出的嶄新繪本,書名是:《老師喜歡你,因為…》,那是她為新生準備的。
陳老師的先生仍不願受訪。「這張是我偷拍的,」他請陳觀心轉來陳老師生前專注備課照,「她常備課到半夜1、2點,把孩子安撫睡了,再爬起來處理學校的事情、備課。」截稿前,他發來一段長文悼亡妻,我們全文刊登。
妻子過世後,陳老師的丈夫帶孩子離開傷心地,把孩子安頓一處距嘉義很遠的地方。陳老師留下的孩子,年紀未到學齡,1年來,整個家族不知如何和孩子說明。「但孩子知道媽媽離開了,」江秀春告訴我們:「有一天,一個跟他玩的小朋友說:『我媽媽今天怎樣怎樣…』他(陳老師的孩子)說:『我媽媽去當小天使,晚上都會在天上看著我。』」
「孩子有時候會問我,媽媽是怎麼樣的人呢? 我跟他說:『媽媽是世界上最好、最溫柔,對你最好的人,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媽媽。』」截稿前,陳老師的先生請陳觀心轉來訊息:「我和孩子又想嘉義的家了。對孩子來說,有著和親愛的媽媽相處成長的房子,才是他心裡最甜蜜也最思念的家。對我來說,也是一樣。」
陳老師細心備課,圖為她生前自製的名牌,為方便學童認字,還貼心打上注音符號。(家屬提供)我們收到訊息時,正值9月初。陳老師離世1年,開學季又來了。
沉默1年 代理教師丈夫首發聲
我所認識的陳老師
一開始會認識我太太,是因為她一直是我們班上的第一名,後來也是全班第一名畢業。第一名畢業的獎狀還掛在她老家。
陳老師是那種看到老婆婆要過馬路,會主動上前攙扶的人;是進出電梯會詢問別人要上幾樓,幫忙按按鈕的人;在吳鳳科技大學工作的時候,開車到吳鳳,見到有些學生從民雄車站徒步走到吳鳳,她也會主動詢問學生是不是要到吳鳳,然後載不認識的學生到校。中國汶川大地震、日本311大地震,她捐款從不缺席。過去她擔任服務學習組組長,在校外接觸到弱勢,總是把一些她的衣服和小朋友穿不下的舊衣直接寄給弱勢家庭。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把衣服放舊衣回收箱就好?她回我說,她見到這些弱勢家庭她很心疼,想直接盡一些力量。
陳老師就是那種你和她講5分鐘話,就知道她溫柔善良的那種好人;是那種我們在書本和童話上看到的善良女孩,然後發生在現實的世界中。她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得到所有長官的稱讚,也得到下屬的尊敬和感謝。她離開後,曾有她的下屬想驅車北上,就為了上1炷香,和她的靈位說說話。
之前她在某國小服務,就常為了教自然科學以及體育課,和我討論並做教具的演練,那時候我還開玩笑問她:「妳上體育課,這些教具不會是自己買的吧?」她當時當然和我說不是。一直到她離開前,我總是2、3天就推著推車,到樓下管理員室搬她買的書籍和教具。
有時看她為了學校的事情總是工作到很晚,也有和她提過其實不用這麼辛苦,回家帶小孩就好。但我同時又看到實現志向的她每天都很快樂,晚上一家3口一起吃晚餐的時候,她總是會嘰嘰呱呱和我說今天學校發生什麼事情,因為講得太投入,還被小朋友說:「媽媽講話太大聲了。」
她會和我分享與討論學校裡的大小事,卻從來不會透露學生的個資,姓名以及特徵等,都不會讓我知道。我想,這也是她對於學生個資在教師晨會上被透露,感到這樣不滿的原因。
監視器事件,更是她在2021/9/4禮拜六主動到學校加班,才會發現校長讓廠商進來教室裝監視器。到嘉北國小後,她變得更加忙碌,陪小孩子睡著後會再起身到客廳備課到深夜(因為書房已經放不下她買的那好幾箱教具與書籍了)。看到她忙碌卻快樂,我曾經以為這樣對她也不錯,能夠自我實現。
對她來說,這些剛從幼兒園畢業要進入小學的學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般。剛要踏入陌生的校園,有好多的不適應與緊張。於是她又再去買好幾本繪本,花好幾個晚上,掃描部分頁面,然後做成PPT,再搭配ocam軟體,親自錄音,然後上傳雲端之後,再傳連結給學生的家長,讓他們在學生入學前就開給小朋友看,以減緩小朋友的焦慮。好幾本書我都還印象深刻,像是 《陶樂蒂的開學日》《我的新老師是巫婆嗎?》《上學去 小學生的生活和安全圖鑑》。這些檔案我還留著,等到我和她的小朋友要上小一的時候,會給他聽、讓他看,讓已經不在的媽媽能再陪伴他度過這一段時期。
陳老師離開後,我打開她的筆電,看到她製作的所有檔案,真的是讓我既驚嘆又欽佩。 這些學生如果讓她帶個1年,他們的生命會因此而改變。
在教室內安裝監視器,只為了監視某位學生,這對於如此愛護學生的她來說,完全違反她的教育理念。她當天有跟我說,她可能無法在嘉北繼續帶這些學生了,我很心疼她,也支持她的決定。
我原本以為我們可以慢慢忘掉嘉北監視器的事情…沒想到發生教師晨會事件。這樣在全校老師面前公開的質疑與指責,這對如此優秀、自我要求嚴謹、認真負責的陳老師來說,是她無法承受的巨大傷害!
她離開後,除了極端的悲傷,我是如此的憤慨以及感到不平,但我一直很清楚當下必須做的事情,那就是盡一切的努力來陪伴遭逢如此巨變的小孩。我沒有多餘的心力能在她的事件上為她做什麼,很感謝姨丈、阿姨以及大哥他們所做的努力,看到他們鍥而不舍追求她的公義,我很是心疼。
1年來我努力地修復小孩受傷的心靈,帶著他四處體驗世界,每天讀繪本和科普書籍,和他一起討論生命的消逝與繁衍,讓他感受真實世界的奇幻與美麗。現在,我和她的小孩,是一個善良懂事且聰明的小朋友,得到幼兒園所有老師的稱讚。每天拉著我要讀書,捨不得睡覺,他說他想要認識這個世界更多…更多…我很珍惜現況,因此很擔心現狀可能發生改變。
未來,我也會繼續陪伴他學習成長。我只有這個心願,把小孩照顧好、教育好。就如同我說過的,這是我對她愛的實踐。
陳老師的丈夫 20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