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高速公路,車轉駛入彰化福興鄉。沿南環路、經福寶橋,抗議焚化爐興建的白布條懸掛。6、70年代以來,抗爭景象反覆在台灣西部出現——風頭水尾、土地不利耕作,海線農業城鎮常淪為工業發展犧牲品。但二戰後美援大手伸入台灣,乳製品進入常民生活,福寶村因土地適宜畜牧,有了轉圜。
【時代現場】白色危機 紐乳風暴下的酪農生存戰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將於2025年實施免關稅,未來進口乳品享有市場價格優勢;台灣鮮乳卻因土地狹小、氣候條件、通路上架費高昂,而使酪農成本居高不下。零關稅後,恐掀起一場乳品價格戰。本土鮮乳究竟有沒有競爭力?我們是否需要乳品自給自足?零關稅風暴迫使酪農業面臨生存威脅,危機能否成為轉機?
養牛成本高 居世界之冠
豐樂牧場主人黃常禎,在農業扶植工業背景下離鄉至工廠上班;1990年,台商西進、工廠外移,「剛好堂哥養牛,覺得養牛穩定,村裡有人想離酪,我就接起來。」政府自1970年開始推廣酪農業,設立十多處乳牛專業生產區,隨時代遞嬗,彰化福寶、雲林崙背、台南柳營與屏東萬丹為目前主要專區,福寶規模最大,目前全台生乳產量約46萬噸,福寶提供乳量約占全台1/8。
由工轉農,黃常禎從頭學起。問他回憶困難,只是憨笑:「其實養動物就像顧小孩,每天跟牠在一起就會懂得習性;我們不會處理,就請獸醫處理。仔細照顧,小心差池,很快就掌握。」走進豐樂牧場倉庫,有諸多進口草料;餵食時間一到,自動投料機器人便根據飼料比例分裝與餵食;高溫夏日,畜舍通風,雖有牛隻及其排泄物的味道,相較傳統牧場,已堪比日本牧場的乾淨程度;因應勞動力下降,黃常禎引入自動擠乳器,24小時運作,乳牛脹奶難受,會自動排隊擠奶。豐樂牧場起步時只有39頭牛,目前成長至1,700多頭,是全台前三大牧場之一。問是否預計讓兒子接班?黃常禎卻說:「我想還是不要害他。」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