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年末投資定期檢查3重點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年末檢視股債配置組合,其中一個重點是再平衡,例如股票部位大漲,應出脫部分持股,轉入債券。
年末檢視股債配置組合,其中一個重點是再平衡,例如股票部位大漲,應出脫部分持股,轉入債券。
時序來到年度最後一個月,除了檢視自己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也是對自己的投資進行年度檢查的時刻。對於採用指數化投資工具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人來說,需要進行以下檢視。

偏離設定 調整再平衡

首先,查看單一投資標的的年度報告,指數化投資工具最重要的檢視地方有以下2處。
一、內扣總開銷與追蹤誤差:假如內扣總開銷跟之前相比明顯增加,是一個警訊,可能由於基金規模嚴重縮水,造成固定開銷比率上升,或是業者決定提高收費。若內扣總開銷很明顯高過其他業者發行的類似標的,這會是一個轉換標的的理由。
倘單年追蹤誤差跟之前相比明顯擴大,也是一個紅燈。譬如之前幾年,每個單一年度的追蹤差距都在0.03%附近,近一年放大到0.3%,這就要留意。可查看資產管理公司是否有公告說明追蹤不良的理由,必要的話需要自行跟業者聯絡詢問。原先標的追蹤不良,應考慮換成其他追蹤較為良好的投資工具。
二、針對各資產類別檢視投資理由是否仍然存在:如股票部位的目的是要帶來長期成長,即便最近一年股票下跌,股票還是有持續存在的必要,因為高風險資產本來就有短期大跌的可能。又如債券部位是希望帶來穩定性,可以在股票年度大跌3、40%時,讓整體投資組合損失不至於如此驚人,那麼,債券就有存在的必要。
但假如投資理由是因為特定產業或單一市場,最近表現很好,所以想買進,這會是比較危險的出發點。出於過去良好績效而投資,倘買進之後,績效開始走下坡,就會失去買進的理由。如此,整個過程將追高殺低。
最後,算出當下投資組合裡各資產類別的總價值。假設投資組合原始設計是股債比80:20,現在總資產價值1,000萬元,股票部位現值900萬元,債券部位現值100萬元,代表股債比變成90:10,偏離原先設計。這時要進行再平衡,如果沒有額外的資金再投入,就要把股票多出的100萬元部位賣出,再將這100萬元資金投入債券部位,回到股債比80:20。
由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組成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一般被認為是最省時省力的投資方式,但不代表不需要定期檢視。時值年末,剛好是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從單一標的到整體組成,進行全面檢視與調整的時機。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