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關稅核彈引爆 投資3教戰破解市場危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美國對等關稅宣布後,台股首日開盤慘跌逾2,000點,超過1,700家公司跌停,史上首見。
美國對等關稅宣布後,台股首日開盤慘跌逾2,000點,超過1,700家公司跌停,史上首見。
關稅核彈式毀滅,台股血流成河!美國對等關稅宣布後,台股首日開盤慘跌逾2,000點,超過1,700家公司跌停,投資人要有長期抗戰心理準備;接下來2大觀察重點,一是川普是否開啟關稅人道走廊,另一是美國聯準會動向。面對熊市反撲,專家提醒須耐心沉澱,勿慌亂砍在低點。
4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引爆全球經貿核彈,清明連假不安寧,投資人在驚嚇中,慌亂拼湊未來資金方向。「4月1日之前,叫做歲月靜好,未來就算有機會上談判桌,最後協商結果,也回不去了。」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開門見山直言,投資要先有最壞心理準備,之後若有轉圜空間,就是加分。
20250407money003 (2)_2025-04-07.jpg
川普關稅政策態度是否放軟,是接下來市場觀察重點。(翻攝The White House flickr)

消費緊縮 衝擊經濟

林啟超分析,在高額關稅壁壘下,民間消費開始緊縮,最終貨品賣不出去,導致廠商庫存激增,企業資本支出意願下滑;「這種情況不至於持續一年,但只要達到一半程度,損傷就很慘烈,尤其現階段已有這個味道。接下來,會看到券商報告下修所有經濟數據,從區域表現到台灣經濟,乃至企業盈餘都將面臨下調。」
關稅海嘯來襲,投資人心中最大疑慮是,金融市場將如何發展?黑石財經執行長温建勳以「川普1.0關稅」推測2.0走勢,再搭配「疫情末日」推測關稅末日走勢,試著抓出這波台股跌幅。
「在川普第一任期4年,大盤從9363點漲至15806點,漲幅逾68%,期間有3次急跌。第一次是2018年9月底,跌幅逾13%;第二次是2019年5月,跌幅約7%;第3次就是疫情,台股二週下跌26%。」
他解釋,就川普1.0關稅戰評估,台股短線跌幅應已滿足;但若以疫情末日恐慌情緒跌幅,來推估這波下跌程度,最糟情況有機會落在5年線17200點之下、15800點位置。「投資人必須理解,現在任何止跌訊號都不具參考意義,技術面、籌碼面、基本面將全面失靈。」
20250407money003 (3)_2025-04-07.jpg
關稅戰開打,全球經濟恐陷入衰退疑慮,未來聯準會動向牽動股市發展。圖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翻攝聯準會flickr)
若要拆除關稅核彈,解鈴還需繫鈴人。「當年疫情解方三步驟,隔離、口罩及疫苗;接下來,關稅核彈最重要觀察點則有二:一是川普態度是否放軟、開啟人道走廊,二是美國聯準會及全球央行是否出手救市。」林啟超坦言,川普仍有明年期中選舉壓力,儘管心意難測,卻有協商空間。不過,就算最後版本不是32%,也一定較之前更嚴。
20250407money003 (7)_2025-04-07.jpg

教戰一:現金為王 追美債獲利有限

在關稅條件動態變化下,資金該何去何從?林啟超指出,股市崩跌期間,一般人想的是:賣股、買債、換美元;但真正的市場高手作法剛好相反,也就是賣債、買股、將美元轉換成新台幣。
他解釋,過去2年,堅持抱住美債的人,現在價差匯差兩頭賺,已可從容獲利了結。但若此時才準備進場買美債,老實說肉已不多。除非對未來感到憂心,可配置這波上漲的長天期美國公債,為資產提供保護傘,不過投資目的在防禦,資本利得空間有限。
20250407money003 (6)_2025-04-07.jpg
金融市場大混亂,市場高手開始高檔出脫美債、美元,準備分批低接台股。(資料照片)
温建勳補充,過去2年國內債券ETF規模增長1.87兆元,「現在這些聰明錢大獲全勝,股災期間必將陸續由債轉股,進場撿便宜。若投資人手上沒有債券部位,或先前已被洗出場,此時不妨現金為王,與其追高債券,不如將資金握在手上,分批加碼買股,學習聰明錢作法。」

教戰二:二不三要 沉澱後買市值型ETF

温建勳強調,就疫情經驗,台股下跌幅度最大約26%,在瀑布式走跌過程中,應謹記二不三要,即資金不全押、不槓桿融資;要加碼股市、要避險、要耐心靜待利空沉澱。「目前持有現金或債券,都是好的避險策略,非必要不宜砍出持股,加碼重點可留意市值型,或波動相對穩健的台股ETF。」
以精算達人怪老子為例,2022年在聯準會暴力升息下,他開始布局債券ETF,期間持續逢低加碼,整體殖利率近6%,對等關稅公布前,資產配置股二債八。「這波股市調整,預計先出脫3成左右獲利較高的投資等級債,將資金分批轉進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怪老子說。
而除了00713,00701(國泰股利精選30)也是投資人可留意的標的,不僅今年來相對抗跌,且成分股以金融、鋼鐵股居多,較不受對等關稅衝擊,並具殖利率保護。
由於關稅風暴仍在進行中,怪老子加碼策略預計分四批投入,「從台股高點24416點修正2成,至19500點附近,會投入第一筆資金,之後每跌10%再投入一筆,直到指數下跌5成,資金才會全部買完。」
他表示,這波由債轉股,目的在將先前超配債券部分調整回股五債五,因此只會賣出3成債券,再將資金分成4筆,每筆金額占總投資約8%。「仍保有5成債券的原因,在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穩健做好股債配置,才是亂世投資王道。」

教戰三:布局個股 鎖定民生、非美供應鏈

個股部分,宏遠投顧副總經理陳國清則強調,台股躲不開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若未來仍有持股需求,建議鎖定衝擊最小、甚至可能因此受惠的公司。例如幾乎沒有出口美國,或直接與美企業競爭的台廠,像國內隱形眼鏡廠,出貨地就以日本、中國、歐洲為主,拉長線看可能是最大受惠股,包括視陽、精華、晶碩。
20250407money003 (5)_2025-04-07.jpg
美對等關稅恐使消費者轉向中國品牌手機,相關供應鏈如聯發科相對有利。(聯發科提供)
另外,像代工客戶與美國品牌競爭的台廠,接下來在消費者可能降低美國貨品購買意願下,也有機會受惠。例如蘋果手機因關稅政策售價大漲,消費者有機會轉向中國品牌手機,對相關供應鏈、如聯發科相對有利。
20250407money003 (4)_2025-04-07.jpg
法人強調,未來投資人布局應以生活必需品為主,如中華電信等。
陳國清指出,台股中仍有部分內需股以中國及台灣為主要銷售地,不受對等關稅影響,投資人布局時,可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畢竟全球經濟一旦走向衰退,非必需品消費需求將大幅下滑。接下來,包括電信股、少數業績成長的公司,在恐慌性殺盤之後,可望逆勢上漲。未來投資人投資台股時,只能在不利環境中盡可能地汰弱留強,尋找衝擊較低的企業,才能有效趨吉避凶。
20250407money003 (8)_2025-04-07.jpg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