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首波大罷免取得壓倒性勝利,不僅27名藍委不同意票全數高於同意票,更有17人同意票未跨過25%罷免門檻,連涉入貪汙官司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也被否決,過去半年,從連署罷綠零成案,到大罷免投票未失一席,經歷宛如三溫暖的藍營高層,權力核心也悄然改變。
封面故事/區域聯防抗罷成功 盧秀燕蔣萬安崛起 朱立倫回穩

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大罷免」第一波投票落幕,24名藍委無一被罷免下台,保住國會最大黨優勢。本刊掌握,藍營利用地方執政優勢,由台北市長蔣萬安、台中市長盧秀燕及新北市長侯友宜等黨內明星架起區域聯防輔選,成功催出反罷票,823第二波7區罷免投票,也有望全數否決。
被看好扛起黨內接班梯隊的盧秀燕、蔣萬安,不但各自守住本命區,更積極跨區輔選有成,經此一役大進化,所到之處明顯激起群眾熱情,從地方諸侯躍升藍營隊長,坐穩未來藍軍領頭羊;而原本有望在10月交棒黨魁的朱立倫,在黨內權力核心移轉前,更意外因穩住國會優勢,聲勢回穩。

藍反罷能量 開低走高
本刊調查,7月26日罷免投開票當週,藍營輔選系統即樂觀評估,被罷席次最多3席,其中最危險的當屬新北市板橋區立委葉元之,投票前一週反罷民調仍落後12%,掌握瀕危區民調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也直接致電請新北市長侯友宜再加把勁,說:「應該就差這一席(葉元之)了。」開票後也一如藍營操盤人士預估,僅葉的罷免票稍有追上,其餘罷區都是一路輾壓。

黨內輔選人士直言,藍營反罷經歷各縣市死亡連署被司法偵辦,遭31比零幾近羞辱式的成案比後,最後呈現開低走高,甚至連雙北幾個逆風選區,民調不利因素都能克服,關鍵原因在於罷免戰被激化後走向政黨對決,被罷藍委都以大選模式動員組織,「藍營基本盤的投票意向,都是被民進黨跟側翼激出來的。」「罷免區本來就是藍盤大居多,藍綠愈打愈凶,我們的人都衝出來投了,當然反罷贏面就變大。」

726開票不到半小時,各區不同意票一路領先,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直接就在內部群組發表勝選感言,強調「我們已經KO賴清德」,將迎來台灣新政局。
催票三本柱 凝聚支持
首波抗罷大成功,藍營一致認為區域聯防作戰奏效,尤其6月中旬罷免投票日確立公告後,成為抗罷方攻防轉捩點,國民黨籍縣市長陸續啟動輔選模式,蔣萬安、盧秀燕、侯友宜陪同在地立委掃街,並跨區馳援其他縣市立委,形成催票三本柱,搭配一場場政策說明會及大型造勢活動,為反罷方凝聚士氣。
輔選人士直言,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真的是幫了大忙,藍營本來是一盤散沙,但賴的開講一次比一次「驚奇」,不論是雜質說,還是「更大的民主」,反而促成藍白陣營大團結,「什麼時候看過藍、白支持者的談資都是總統的談話。」




綠營執政當局拍板站上大罷免浪頭,更讓蔣萬安、盧秀燕等諸侯找到對戰焦點,2人開槓中央,像是針對行政院統刪地方補助款開砲,以及喊話執政黨停止惡罷,專注解決美國關稅問題等作為,從過往溫和形象,轉變成藍營戰神,展現引領議題風向的量能;同時在藍營各地方黨部被抄、選戰資源匱乏的狀況下,2人有效號召出支持者抗罷,雙雙站穩了接班梯隊前沿。
國民黨意外守住24席立委席次,第2波8月23日罷免投票也有望全保,反而是黨主席選舉成了下一階段黨內關注焦點,現任主席朱立倫「意外」力保黨籍立委一席未失,讓藍營的權力核心交接,又再次現出一絲懸念。
朱交棒黨魁 已成共識
一位藍營中常委對本刊表示:「接不接藍營主席,只剩下盧秀燕一念之間。」大罷免前,包括縣市長、地方議會系統、黃復興等勢力,都有一致共識,應讓打2028大選的人馬,儘早進駐黨中央整隊,朱立倫完成階段性任務,承擔大罷免整個決策過程,罷免落幕就是他最好的退場時間點,「結果現在朱讓黨從大壞走到大好,他扛責的壓力也頓時消失。」

但有不具名的前黨務高層持不同意見,認為國民黨原打算祭出以罷制罷抗衡綠營,未料黨中央進退失據,未把握進場助攻罷綠的黃金時機,衍生後續虛假連署等一連串爭議,最後掛零慘烈收場,衝擊藍營士氣,所幸大罷免有守住,如今基層、民代系統已瀰漫「勝選與朱無關」的氛圍,既然朱完成階段任務,華麗轉身交棒已是黨內多數共識。

對此,黨務人士表示,組發會預計30日在中常會提出黨主席選舉辦法與時程,朱立倫10月交接的基調不變,「還是以順利交棒為主。」

本刊掌握,朱立倫的交棒說已在藍營發酵,儘管盧秀燕至今未正面表態參選主席,但因盧抗罷繳出全勝成績,地方輔選系統研判,號稱「盧秀燕三子」的立委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都順利挺過罷免,讓第2波罷免的顏寬恒、楊瓊瓔、江啟臣壓力消失,盧亦有餘裕協防南投藍委馬文君、游顥,屆時聲望勢必更上一層樓,接任主席呼聲最高,恐難有人能抗衡。
盧蔣聲望高 前景看好
一位中部地方輔選要角即觀察,盧、蔣在這次抗罷戰役,頻頻對外釋出「輕政治、重民生」的訊號,盧以民調科學,針對不同選區制定一系列輔選策略,對選情最不被看好的羅廷瑋,始終保持審慎樂觀,開票結果也印證盧營的戰略成功。

蔣萬安在北市則盡力擺脫政治口水,讓罷免案跳脫綠營設定的抗中保台戰場,並親自操盤陸戰,使黨內一片看好蔣能在2026年順利連任台北市長;另方面,侯友宜親上火線,以紮實的基層號召力,穩住藍營在北台灣的基本盤,也功不可沒,亦讓侯在2026市長選舉,保持話語權與影響力。


除了黨內大咖加持選情,國民黨攜手民眾黨打出藍白合,也是成功抗罷的關鍵。藍營一度擔心投票率不足,冀望「藍軍不夠,小草來湊」,藉此守住國會朝小野大局面。從投票結果來看,基隆林沛祥、桃三魯明哲、桃五呂玉玲、桃六邱若華、台東縣黃建賓、新竹市鄭正鈐等6人,不同意罷免票數都比2024當選立委票數還高,特別是被視為藍白合示範區的新竹市,鄭正鈐票數逆勢成長近2.7萬票,顯見白營票盤是影響勝負的關鍵,讓藍營不敢小覷。
新年度預算 9月開審
一位曾任黨團幹部的藍委舉例,針對政府超徵稅收,藍白有共識普發現金「還稅於民」,雙方對政策大方向一致,唯發放金額略有不同,未來在野黨團會以民生議題為導向,進行更多議案合作,對白營當然也不會照單全收,國民黨團會維持相當自主性。


而包括不在籍投票的國內移轉投票版本、關稅邀請行政院長專報、《媒體議價法》等,都是在野陣營有意推動的優先法案。同時,任立院內政委員會召委的藍委牛煦庭,日前審查大法官人事案時,特別詢問被提名人、政大法學院特聘教授詹鎮榮有關「總統大選兩輪制」議題,詹答詢表示,若僅透過立院修法做出原則性規範並未違憲,讓在野黨吃下定心丸。倘若第二波大罷免再次完封綠營,藍營不排除把「總統大選兩輪制」納入內部正式討論,往修法目標推進。


「歷經整整一年的朝野對抗,是時候休生養息了。」一位資深藍委則直言,全球都在拚經濟,關注美國關稅議題,唯獨台灣還在內耗搞大罷免,823罷免結束後,9月國會將進入新一輪預算會期,也是新版《財劃法》通過後,政院首度編列總預算案,加上明年將迎來2026地方選舉,如何發揮監督力道,又要避免過激行為,以免觸發鐘擺效應、衝擊藍營選情,是度過罷免衝擊的國民黨立委須嚴肅看待的課題。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